胡晨陽笑道:“沒錯,我不是來摘桃子的,是來向種桃子的人致敬的。”
……
第二天,胡晨陽與紅玉記碰頭,紅玉記告訴胡晨陽:“有的幹部聽說省裏要把你調走,準備聯名向省委寫信,挽留胡市長。”
“啊?”胡晨陽嚇了一跳,“這件事做不得。省裏也沒說要調我走啊?”
紅玉記道:“無風不起浪,有風浪三丈。”
胡晨陽看了紅玉記一眼:“省裏是有人提議把我調到某個副中心城市去當市長,但這隻是個別人的想法,關記隻是征求了一下我的意見,我說了:不想離開鄖城市。”
紅玉記鬆了一口氣:“就是,幹嗎要走?我們鄖城市雖然不是什麼副中心城市,各方麵條件也不比人家差多少,大家爭口氣,還不知道誰排在誰前麵呢?”
胡晨陽道:“更重要的是,我們班子團結,我到哪去找這麼一個好班長?”
紅玉記道:“謝謝!”
……
回到市裏。最重要的工作,當然就是抓緊召開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傳達貫徹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統一思想。
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上,胡晨陽讓人在會場一側搞了個投影儀,當投影儀上顯示出鄂省地圖時,胡晨陽給鄖城市的幹部解釋起省委為什麼會將襄陽而不是鄖城市定為副中心城市?
胡晨陽道:“大家請看。武漢在鄂省的東部,宜城在西南部,襄陽在西北部,襄陽再往北,才是我們鄖城市。從地圖上可以看到:武漢、宜城、襄陽,這三個城市,正好構成一個等腰三角形,在華夏,但凡是三角地帶,都有個講究,什麼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總之。都是好地方,不服都不行。我們鄖城市沒能列為副中心城市,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不在這個三角地帶,這個不能怪省裏不重視鄖城市,命苦不能怪政府。點背不能怨社會,嘿嘿。”
大家都笑了。
胡晨陽接著道:“我們再看地圖。鄖城市在什麼位子?自古以來,鄖城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是鄂省通往陝、川的通道。最近,北辰同誌提出:希望鄂省要構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這句話,值得我們每一個同誌深思。什麼叫戰略支點?我的理解,就是國家發展戰略中的關鍵環節和關鍵部位,比如抗日戰爭中的陝甘寧邊區,就是當時的一個戰略支點。再比如解放戰爭時,劉鄧大軍在大別山區拖住了國民黨幾百萬精銳部隊,大別山區也是一個戰略支點。”
大家靜靜地聽著,領悟著。
胡晨陽道:“北辰同誌希望鄂省成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就是要求鄂省要在經濟社會發展上要好於、優於、快於其他地區,在地位上,重要性上、作用上、輻射引領帶動功能上,要異於、優於、重於、特於其他地區,就是鄂省要成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關鍵區域和戰略樞紐。那麼,我們鄖城市又應該如何將北辰同誌的希望落到實處?就是一條,把鄖城市的經濟社會等各方麵的發展搞得好一些,更好一些,讓鄖城市成為鄂西北地區一個耀眼的明珠,成為中部地區通往北部、西部地區的一條寬敞、暢通的大通道,這就是支點,是鄂省的支點,也是中部的支點。而我們鄖城市如果發展好了,就可以率先在全省成為這個戰略支點,我們要有這種使命感和緊迫感。”
說到這裏,胡晨陽掃視了一下會場,道:“我聽說,有的同誌最近聽到一點風聲,說我可能要調走,還準備聯名給省委打報告挽留我,我謝謝同誌們的好意,不過,大家千萬別這麼幹,傳言的東西,靠不住,別見風就是雨。在這裏,我可以負責任地跟大家說:沒有這回事,我哪裏也不去,就在這裏,和同誌們一道打造這個戰略支點,好不好?”
回答胡晨陽的,是熱烈的掌聲。
胡晨陽接著道:“同誌們,鄂省作為中部崛起的戰略支點,是有曆史傳承的。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鄂省就是楚國的心髒,是長江中遊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長期以農耕文明為標誌的封建社會,鄂省也是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支撐區域之一,自古就有‘湖廣熟、天下足’的美稱。19世紀末,張之洞在鄂省推廣新政,使鄂省尤其是武漢成為當時華夏經濟發展的重要引領者和增長極,建立了冶金、礦業、軍工、紡織、交通等門類齊全的近代大工業體係,就差一個‘二汽’了。”
聽到這裏,大家哄然大笑。
胡晨陽接著道:“所以說,‘重要戰略支點’這一定位,與全省的曆史地位是相匹配的,與全省加快發展、振興崛起的戰略態勢也是相吻合的,是機遇對鄂省的又一次曆史性惠顧,我們要認清機遇、用好機遇、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