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我可能要聽許多堂他們的語文觀摩課。我曾經說過,聽他們的課,你才懂得什麼叫“講課的藝術”。那些課非常考究,非常精致。我是一個從事文學研究與文學批評的人,我本以為,我們這些專業出身的人就是文學研究與文學批評的全部。但我在他們的課堂上發現:在中小學,有著另一支文學研究與文學批評的隊伍。而他們的文學研究與文學批評是另一種文學研究與文學批評。這種文學研究與文學批評,甚至不隻是對我們所從事的文學研究與文學批評的補充,而且還是一種矯正。

當我們的文學研究與文學批評往往隻是拿文本說事,心思並不在文本而在湧動於心頭的理論上時,他們的目光卻由始至終落在文本之上。他們的話題來自於文本,目的隻有一個:解讀文本。無論縱橫,無論大小,說的就是文本。這樣的解讀,也許是最切近文本的。他們的解讀,部分話題是與我們行當裏的話題重疊的,但也有許多話題是他們獨特的。作為語文老師,他們常常更喜歡從語文的角度去解讀文本。他們會對文本的修辭、篇章結構、字詞運用更感興趣。細讀,幾乎是他們的閱讀習慣,而這個習慣是因為他們的職業養成的。他們不是文學批評家,他們隻是扮演一個引導讀者如何欣賞作品的角色。他們猶如一個解說員麵對一件藝術品,不住地向那些觀眾指點著這藝術品的種種妙處。還有,在解讀文學作品,特別是解讀兒童文學作品時,我們兩者不同的是,我們心中隻有那些文學的問題,而他們心目中卻始終有個閱讀對象——這個閱讀對象便是孩子。他們無論說什麼,都是說給孩子聽的。這就自然形成了他們特有的解讀作品的文體。貼近,言語雖淺,而含義不讓那些深奧的語詞,循循善誘,平易近人,很親切。所有這些特點,在這套書中都有體現。

我喜歡這樣被解讀。

謝謝他們,謝謝出版這套書的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2016年1月20日於北京大學藍旗營住宅

一年中,我可能要聽許多堂他們的語文觀摩課。我曾經說過,聽他們的課,你才懂得什麼叫“講課的藝術”。那些課非常考究,非常精致。我是一個從事文學研究與文學批評的人,我本以為,我們這些專業出身的人就是文學研究與文學批評的全部。但我在他們的課堂上發現:在中小學,有著另一支文學研究與文學批評的隊伍。而他們的文學研究與文學批評是另一種文學研究與文學批評。這種文學研究與文學批評,甚至不隻是對我們所從事的文學研究與文學批評的補充,而且還是一種矯正。

當我們的文學研究與文學批評往往隻是拿文本說事,心思並不在文本而在湧動於心頭的理論上時,他們的目光卻由始至終落在文本之上。他們的話題來自於文本,目的隻有一個:解讀文本。無論縱橫,無論大小,說的就是文本。這樣的解讀,也許是最切近文本的。他們的解讀,部分話題是與我們行當裏的話題重疊的,但也有許多話題是他們獨特的。作為語文老師,他們常常更喜歡從語文的角度去解讀文本。他們會對文本的修辭、篇章結構、字詞運用更感興趣。細讀,幾乎是他們的閱讀習慣,而這個習慣是因為他們的職業養成的。他們不是文學批評家,他們隻是扮演一個引導讀者如何欣賞作品的角色。他們猶如一個解說員麵對一件藝術品,不住地向那些觀眾指點著這藝術品的種種妙處。還有,在解讀文學作品,特別是解讀兒童文學作品時,我們兩者不同的是,我們心中隻有那些文學的問題,而他們心目中卻始終有個閱讀對象——這個閱讀對象便是孩子。他們無論說什麼,都是說給孩子聽的。這就自然形成了他們特有的解讀作品的文體。貼近,言語雖淺,而含義不讓那些深奧的語詞,循循善誘,平易近人,很親切。所有這些特點,在這套書中都有體現。

我喜歡這樣被解讀。

謝謝他們,謝謝出版這套書的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2016年1月20日於北京大學藍旗營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