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畫地為牢(1 / 2)

吳淵屏退了所有下人,獨自坐在屋中端詳著柳觀留下的暗黃色錦帕,錦帕上的文字自己已經快倒背如流了,但是還是沒有徹底看懂這所謂的秘籍。

這本秘籍開篇以三絕為總綱——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柳觀就是因此才說這本秘籍類邪,和自己的道不相合才放棄深研。

吳淵卻覺得這三絕很是眼熟,思索了好久才醒悟到,這不就是《道德經》裏的一句麼。而且也不是什麼所謂“類邪”的話語,因為吳淵記得全篇是——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複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其實這句話主要是讓人拋棄榜樣,保持自身的質樸純潔。因為榜樣有好壞之分,壞的榜樣很容易學,會讓人心性偏邪,行不正之事;而好的榜樣雖然能模仿,但卻會讓人迷失自我導致心性偏差。最具代表的就是一句俗語“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就是標準的偽義倒逼真言,然後被人用來行不義之事。

這段話的重點其實在“見素抱補,少私寡欲”八字上,聖智、仁義、巧利這三者全是巧飾,所以要使人的思想認識有所歸屬,保持純潔樸實的本性,減少私欲雜念,拋棄聖智禮法的浮文,才能免於憂患。能做到這樣的人被稱為“幾合於道”。

吳淵從柳觀口中反複的聽聞到“道”這個詞,說隻要吳淵入道便可其義自見,看懂那份秘籍。那什麼又是“道”呢。用前世流傳最廣的一句話就是“道可道,非常道。”連老子都說“道”不可言,吳淵頓時迷茫了。

腦海中念頭升騰起伏,各自互相碰撞,讓吳淵感覺腦袋像要炸開一般,隨後不得不收束心念。既然無法明白什麼是“道”,那就不用強製自己去明白,現在要做的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扣心自問。

“我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是啊,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其實結合前世,這個問題非常簡單,不過兩字——逍遙。

不滯於外物,不惑於紅塵,但求順心意,即為逍遙。

一念通達,吳淵頓時感覺周身氣息蒸騰,原本在身體內自行流轉的微弱氣息頓時如脫韁的野馬一般在經脈中狼奔豕突,而且變得越來越強烈粗壯。

吳淵感受著身體內的變化,覺得自己整具身體都要爆炸開來,但心中卻越發清明。

“不對!錯了!一味的追求順心意,不是逍遙。那是——魔。”

不滯外物,不惑紅塵,隻問心意,可為逍遙,更可為魔。當真可謂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但以吳淵現在的心性修為根本無法把握其中的度。

既如此,吳淵單手作劍指抵住眉心,定住心念,再作三問——你欲何為;你可願為;你真要為。

三問化作天心,人心,己心,畫地為牢,圈住了逍遙意。刹那間蒸騰氣勢漸漸平複,體內亂串的氣息也不再信馬由韁,變得溫馴,但整個人卻氣質大變,變得飄飄渺渺。黃絹上的功法字字入念,深刻腦海,真真正正化作了一篇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