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目的(1 / 2)

吳淵認為這是比較合理的解釋了,這也是因為自己的資曆淺薄而導致的認知偏差。既然“天魔”不需要傳承,那解天古為什麼要解救自己?自己一開始以為是對方看上了自己的特殊才破例援手,為的就是傳承呢。

“‘天魔’不需要傳承,但是‘因緣閣’需要,‘溯源’也需要。”

吳淵聽後不自覺得看了眼懸浮在自己身前的小銀鏡,這就是解天古所說的是“溯源”的強烈要求才搭救自己麼。

“萬物有生,必有其理。前輩既然說‘天魔’是脫劫而生,那為什麼有‘天魔’,作為‘天魔’是否有什麼使命?”這是現在吳淵最為關心的事了,所以脫口問道。

“‘天魔’是自稱,也是自誇。使命?那是什麼?別以為應天道而生,就真把自己當回事,天道何其高遠,你這樣上趕著,能蹭得上麼!就憑你也妄想作‘天’的棋子,不是叫‘天魔’,就真當自己是‘天’之‘魔’。”

吳淵頓時感覺無語,好話歹話全是你說的。別因為我現在修為全廢,就肆意嘲諷吧!這樣不好。但轉念又想,這或許不是解天古的刻意嘲諷,明顯自嘲的意味更多。也許是自己想當然了,暫時隻能默不作聲,靜等對方解釋。

“行道越深,便越覺得天道高遠,更無人能明確探知何為‘天’、何為‘道’。我等雖然自誇為天之‘棋子’,其實又有何人可以與天對弈,不過是妄談罷了。但‘天魔’即在,禍亂自生。”

“人世如潮人如水,這世間仿若一片深不見底的大湖。無論是驚濤駭浪還是暗湧微起,終究還是會歸於平靜。但我等不同!我等‘天魔’就是這世間大湖上的風。隻要有風在,無論是浪卷千裏,還是波光粼粼,這大湖永遠都沒有平靜之時。”

吳淵懂了,這“天魔”還真有那麼點佛家意味在裏麵。“天魔”無謂傳承,一切都是天道賜下,因此才有棋子的自誇。但天道高遠,既是棋子,必然有對弈的棋手,與天相比,何人堪敵,所以終究還是自誇。

“天魔”雖然脫劫而生,但是劫數纏身。就像是一個移動的人形災禍之源,不斷向四周輻射著異常,無需推波助瀾,一切劫難自然而生。結合自身的經曆,還真印證這點。

歸元城所發生的一切其實有沒有自己都是必然,但自己當時處在歸元城,也不知道是否在不經意間對事件起了推動作用。短暫而生的念頭,出現不久就被吳淵掐滅。自己實在是想太多了,以當時自己可憐的修為,怎麼可能插入到先天爭鬥之中?自己終究還是那個浮遊,即使知道了什麼是“天魔”,也不能太把自己當回事。

“因緣閣已然延續萬年,代代都由‘天魔’執掌。這方麵‘溯源’功不可沒。我等雖然無需功法傳承,但是有些傳承比起功法,對你我更有用——比如知識、見聞、閱曆。我天數將盡,所以‘溯源’找到了你,花了大氣力將你就出,為的就是傳承因緣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