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家有女初長成(3 / 3)

李淵前往太原赴任,身邊隻帶了二兒子李世民。當初李淵聽說楊廣要派他去山西任職,是非常高興的,那裏是陶唐故國的發祥地,自己又是唐國公。如果說一切都是天意,那麼上路是必須的。

在去的路上,李淵和李世民父子還有一番心與心的交流。李淵對這個最能幹的兒子說:“唐固吾國,太原即其地焉。今我來斯,是為天與。”也就是說,唐是我們的國,太原就是我們創家業的地方,今天調我到這個地方開展工作,不是朝廷派我來的,是上天派我來的。唐是咱的地盤,咱的地盤咱要做主。

這話明顯不是在教育自己的兒子如何去忠君愛國的,分明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初,李淵父子見隋王朝惡貫滿盈,於是決定乘亂起兵,期望於亂世之中撈上一票。李淵遂命劉文靜、長孫順德、劉弘基等人分頭招募士兵。李淵的異常舉動引起了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的懷疑,他們私下裏找到武士彠來商量這個事。

武士彠與王威雖然交情不錯,但是大勢在哪一邊他還是能看清楚的。我們不要忘了武士彠是一個商人,玩的是資本投資。他把單位成本與投入回報率給兩個人算了一下,得出的結論是,這是一項賠本買賣,不適合投資。

經過武士彠的耐心勸說,王威、高君雅並沒有采取什麼行動,這為李淵消除了太原起兵的障礙。李淵也將計就計,將王、高二人除掉。

等到李淵登基,開唐朝一代偉業時,武士彠因功官拜光祿大夫,封太原郡公,又以後勤部軍需官的身份躋身於十四名太原首義功臣之列,並從李淵手裏得到了一塊欽定的免死金牌。有了這塊免死牌,即使有一天犯了死罪,也沒有人可以殺得了他。

無數的曆史案例告訴我們:免死金牌這玩意兒其實是騙人的把戲,當權者如果不想讓你死,這塊牌子就是金牌;當權者如果想讓你死,這塊牌子就是破銅爛鐵。

但無論怎樣,這時候的武家應該說是徹底轉運,摘掉了幾輩子戴在頭上的“貧農帽子”,武士彠也一躍成為新朝顯貴。為了這一天的到來,武士彠等了太久,但他終究還是等來了光明;有的人窮盡一生在黑暗中摸索,卻不得法門而入。

武士彠實現了他光耀門楣的夢想,用他自己的方式,不是偷搶扒拿,不是豆腐批發,靠的是商人的眼光,權術的厚黑。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末,唐軍攻破長安。次年四月,宇文化及在揚州縊死隋煬帝,隋朝滅亡。五月,李淵稱帝建立唐朝,改元武德,於長安太極殿(即隋大興殿)下詔書敕封開國元勳,武士彠是十六位“太原元謀勳效功臣”之一。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八月六日這一天,唐高祖李淵論功行賞,把太原起義跟著自己一起鬧革命的功臣分為兩個等級,均賜以“太原元謀勳效功臣”的勳號,其中一等功臣隻有兩個人,其餘十四人為二等功臣,武士彠名列二等功臣。

當時武士彠的職位是中央最高行政機關尚書省兵部的庫部郎,也就是兵部四司之一庫部司的司長。庫部司是執掌全國武器軍備設施,屬於正五品官員。由此可見,這時候的武士彠雖有“勳”,卻未“貴”。庫部郎,這個職位雖然不高,但卻非常關鍵。當時國家剛剛建立,群雄並列,戰爭的硝煙還未散去。

兩年後,武士彠升為正三品部長級的工部尚書。唐朝官僚製度,三品以上就是國之大臣,掌握大權的行政機構是尚書省,由尚書令、仆射和六部尚書組成權力核心,稱為“八座”,工部尚書是尚書八座之一,可見武士彠這時候已經躋身政府高層。

這時候的“十二軍”是唐朝政權的核心武力,而武士彠兼統其中一軍,甚至又指揮右廂禁軍,可見武士彠在唐高祖李淵心目中的位置。武士彠兄弟也分別得到皇帝的厚賞,甚至出現了一門三公—一國公、兩郡公的盛況,這是武氏家族發展的一個高峰。也就是說,從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以後,憑借著武士彠的地位,武氏家族已經成為“當世勳貴”。

武士彠在官場混得越來越得意,可他的家庭生活卻在這時候出了些許狀況。他在禁衛軍中供職期間,留在原籍的夫人相裏氏和一個兒子相繼離世。

武士彠一心想把自己打造成大唐體製內愛崗敬業、勤於職守的模範官員,老婆和孩子的雙雙離世,都沒有牽絆住他前行的步伐,甚至都沒回家奔喪。有時他也會在心裏問自己,跟著李淵奮鬥了大半生,自己到底圖的是什麼?難道僅僅是為了一世的虛名?他有自己的原則,這個原則就是:凡事都要分個輕重緩急,不能以犧牲自己的官場利益為代價。

老婆死了,可以再續弦;孩子死了,可以再生養。如果前途丟了,能不能找回來就很難說了。要知道他當時正隨帝國的一把手李淵在並州視察,離家也隻是半天的路程,但他沒有選擇回家,而是選擇了忠誠地守護在李淵的身邊。

唐高祖李淵知道情況後,深受感動。特地下詔給予褒揚:此人忠節有餘,去年兒夭,今日婦亡,相去非遙,未嚐言及,遺身徇國,舉無與比!他特下敕表彰,提拔武士彠為三品工部尚書,封為應國公。

相裏氏死後為武士彠留下了兩個兒子,他們分別是武元慶和武元爽。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升官、發財、死老婆”被譽為中國男人的三大幸事。自己的三品大員,怎麼能夠長期無妻室。唐朝人選擇婚姻有三個標準—門第、財富和功名,而以門第為第一優先。李淵打算為武士彠續娶一位有貴族血統的媳婦,借以提高武氏的社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