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哥弄權(1 / 3)

這時候,長孫無忌的驕狂也已經是天日可表了,雖然光天化日之下,他也搞不出來什麼新鮮玩意兒,無非就是培植力量,排除異己,但搞來搞去的“老三篇”已經折騰得朝堂之上雞飛狗跳。

一天,長孫無忌宴請朝中的一些高官,酒酣耳熱之際環顧同僚說:“我其實沒什麼本事,隻是因為運氣好,機緣巧合才位極人臣。大家說一下,我的富貴程度和隋朝的越公楊素相比如何?”有的人不回答,有人拍馬屁說超過楊素。

長孫無忌聽後徐徐說道:“我隻有一點比不上楊素,就是他富貴的時候年紀大,我富貴的時候年紀比他輕!”他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搖頭擺尾的驕態讓人深感厭惡,大有趕超皇帝之威的勢頭。

永徽元年十月,李績堅決辭去尚書左仆射的職務,高宗批準,但仍然讓他擔任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三品,還是實職宰相。李績擔任左仆射已滿一年,現在突然這麼做,自有他的道理。

城府極深的他大概已經看出來高宗的舅舅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攬權把持朝政的苗頭了,連皇帝都對長孫無忌他們讓三分,李績更不願意招他們忌諱,因而做出一種謙遜的姿態。舅甥一家親,這朝堂畢竟是家天下的朝堂,自己畢竟是外人,雖然姓李,但他的這個“李”是冒牌的,是皇帝賜的國姓,自己本來姓徐。

李績成名甚早,早在高祖時代在軍中的威望便可與李靖比肩。然而太宗繼位後,他卻一直留守在並州,從未做過京官參與過朝中大事。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征拜兵部尚書,但也未曾赴京。並州為李唐龍興之地,緊靠突厥及薛彥陀,確實非常重要。

太宗臨終暗示太子李治將李績征調入京,予以重用。李世民這麼做自有他的考慮,因為太子李治在為晉王時遙領並州大都督,正是李績的頂頭上司,李世民期望他日後能為自己的兒子保駕護航。

李績主動讓位,讓褚遂良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他沒費吹灰之力就白撿了一個尚書左仆射的職位。褚遂良是個高調之人,在得到這樣的地位之後,也開始變得膨脹起來。

永徽元年十一月,監察禦史韋思謙上奏疏彈劾宰相褚遂良,說他強行低價收購中書省職員的土地。大理寺少卿(相當於現今的最高法院副院長)張睿冊跳出來為褚遂良辯解,說他是依照估定價格購買的,完全沒問題。

韋思謙代表正義一方站出來駁斥他:“那種官方的估定價格,是國家需要征地時才用的,所以是很低的。私人之間的交易,怎麼能夠按照那種價格標準呢?張睿冊利用職務之便舞弊,附和大臣,欺罔皇上,按其罪行應當處死。”

最後實在無法收場,長孫無忌隻好在無奈之下以朝廷的名義將褚遂良降職為同州刺史(今陝西境內),將張睿冊降為遁州刺史(今廣東境內)。

這時候,長孫無忌的驕狂也已經是天日可表了,雖然光天化日之下,他也搞不出來什麼新鮮玩意兒,無非就是培植力量,排除異己,但搞來搞去的“老三篇”已經折騰得朝堂之上雞飛狗跳。

一天,長孫無忌宴請朝中的一些高官,酒酣耳熱之際環顧同僚說:“我其實沒什麼本事,隻是因為運氣好,機緣巧合才位極人臣。大家說一下,我的富貴程度和隋朝的越公楊素相比如何?”有的人不回答,有人拍馬屁說超過楊素。

長孫無忌聽後徐徐說道:“我隻有一點比不上楊素,就是他富貴的時候年紀大,我富貴的時候年紀比他輕!”他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搖頭擺尾的驕態讓人深感厭惡,大有趕超皇帝之威的勢頭。

永徽元年十月,李績堅決辭去尚書左仆射的職務,高宗批準,但仍然讓他擔任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三品,還是實職宰相。李績擔任左仆射已滿一年,現在突然這麼做,自有他的道理。

城府極深的他大概已經看出來高宗的舅舅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攬權把持朝政的苗頭了,連皇帝都對長孫無忌他們讓三分,李績更不願意招他們忌諱,因而做出一種謙遜的姿態。舅甥一家親,這朝堂畢竟是家天下的朝堂,自己畢竟是外人,雖然姓李,但他的這個“李”是冒牌的,是皇帝賜的國姓,自己本來姓徐。

李績成名甚早,早在高祖時代在軍中的威望便可與李靖比肩。然而太宗繼位後,他卻一直留守在並州,從未做過京官參與過朝中大事。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征拜兵部尚書,但也未曾赴京。並州為李唐龍興之地,緊靠突厥及薛彥陀,確實非常重要。

太宗臨終暗示太子李治將李績征調入京,予以重用。李世民這麼做自有他的考慮,因為太子李治在為晉王時遙領並州大都督,正是李績的頂頭上司,李世民期望他日後能為自己的兒子保駕護航。

李績主動讓位,讓褚遂良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他沒費吹灰之力就白撿了一個尚書左仆射的職位。褚遂良是個高調之人,在得到這樣的地位之後,也開始變得膨脹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