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鶴府(2 / 2)

雖然這裏名為控鶴府,但實際上那些所謂的“鶴”是控製不住的。一群美少年飽食終日,無所事事,除了飲酒賭博,尋歡作樂,還想著花樣玩耍,乃至不男不女,同性相戀,鬧得穢聲四起。聖神皇帝武則天對此不聞不問,裝聾作啞。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有一個名叫魏侯祥的年輕人,聽說“控鶴府”如此美好,便向武則天上奏折推薦自己,不僅說自己長得如何漂亮,還把自己的私處也大大美化一番,說自己完全有資格在控鶴府中當個供奉。

朝廷官員聽說有人寫了這樣的奏折,都捧腹大笑,隻有大臣朱敬則怒發衝冠,拍案而起,向聖神皇帝武則天上書道:“我認為皇上有張氏兄弟也就可以滿足了,陛下難道認為有此二人還不夠,非要把天下美男一網打盡?滿朝之中已人言嘖嘖矣。我還聽說一個叫魏侯祥的人,到處炫耀自己性功能強大,聲稱自己的陽物長得如何如何,可以充當內寵侍候皇上。言詞醜惡不堪,無恥之極,敗壞皇上的名聲,滿朝文武都聽到了,大家議論紛紛,實在難聽。臣職掌諫勸,不能不奏。”

這話說得夠直露,武則天看了後,並沒有生氣而是批道:“愛卿為國勤勞,殊可嘉勉。但此事你並不知道情況!”

朱敬則雖然觸到武則天的痛處,使她難堪,但幸好她那兩天心情好,加上又是正大光明朝堂上的議論,不便追究。可另外那些在背後議論這些事的人,就沒有這麼好的命了。

太子李顯的愛女永泰郡主由武則天做主嫁給魏王武承嗣的長子武延基,懷孕已將臨盆。她的兄長也就是太子李顯的嫡長子李重潤,前來探望他們夫妻二人。

兄妹幾人就議論起了朝堂和後宮之事,尤其是聊到二張得勢更是情緒激動。你一句,我一句,言語中也就有了貶低武皇之意。事後眾人發生口角,爭執中說漏了嘴,私下密語就傳了出去。

張易之聽說後就添油加醋地學給武則天聽,這幾個年輕人因此遭遇滅頂之災。

武則天讓人喊來太子李顯,說:“這就是你培養的好兒女、好女婿,你來親自處置他們。用他們的血警醒其他皇家兒女,什麼事不該做,什麼話不該說。”

對於太子李顯來說,這無異於晴天霹靂。李重潤是他的嫡長子,年僅十九,尚未娶妻生子。而永泰郡主年僅十七,身懷六甲已將臨盆,叫他這個做父親的如何下得了手?

可他還有其他的選擇餘地嗎?他動不動手,結果都已經注定。母親的手段他早已領略過了。孩子,上路吧,來生就不要生在皇家了。白發人送黑發人本就令人斷腸,何況是父親逼殺子女。

李顯帶著自己母親的詔令,去執行殺自己子女的任務。下令賜李重潤自盡;武延基雖為武氏族人,但此時父親武承嗣已經過世,很可能也是由嶽父太子李顯賜死的;本已接近產期的永泰郡主突聞兄長和丈夫的死訊,受了驚嚇早產。在這種情況下,無人敢伸出援手,包括她的親生父親,任由她痛苦萬分地死去,早產的孩子也隨母親而去。

李顯即位後,追封重潤為“懿德太子”,永泰郡主為“永泰公主”,並空前絕後地特許他們的墳墓尊稱為“陵”,規格與帝王等同。從這裏我們可以體會到,李顯在這次事件中承受的內心痛苦。

補充一點,李重潤是韋妃的兒子,也是唯一一個兒子。他的死,令韋氏後半生母憑子貴的指望完全落空。後來,她聯手自己的女兒安樂公主毒殺自己的丈夫唐中宗李顯,陰謀篡位,我估計與此事有著或多或少的聯係。

控鶴府每天的節目照常演出,武則天下詔改控鶴府為奉宸府。“宸”,本指帝王宮殿,引申為帝王。“奉宸”的意思就是,好好伺奉皇帝,話都挑明到這一步,也就無所顧忌了。

武則天認為,曆朝皇帝都是男人,他們三宮六院,嬪妃上千,可從來沒有人議論。我武則天雖是女兒身,但好歹也是正兒八經的皇帝,多幾個男人伺候,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至於張易之、張昌宗,由控鶴府監改為奉宸令,級別不變,工資待遇不變,幹的活更不變。張氏兄弟很是盡責,天天把自己打扮得千嬌百媚。朝臣們都說,但聞香風陣陣,便知兩二張來臨。

武則天越看越喜歡,愛屋及烏地拜二張之母韋氏、臧氏為太夫人。天下父母無不慨歎:“生子當如二張。”百般賞賜那就更不必說了,作為女人,武則天理解女人的心,她還敕令臧氏看中的鳳閣侍郎李迥秀做了臧氏的兼職情夫,這也算是奉旨通奸。

李迥秀就算有一千一萬個不樂意,也隻能將恨意埋在心底。在這之後,李迥秀日日借酒澆愁的悲慘生活卻成了武則天和她的小情人們常常調笑的對象。

和這些青春美貌的少年郎在一起真是養眼養心,身心愉悅,武則天對這種幸福的晚年生活很是滿意。她常和二張歡聚宴飲到天明,在少年郎輕顰淺笑的眼眸裏,在觥籌交錯嬉鬧戲謔的笑語中,一代女皇但願長醉不願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