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脾氣的宰相(3 / 3)

這時候,狄仁傑等首輔大臣相繼離世,宰相班子很少再有比魏元忠更有威信的了,但對於武則天寵幸二張這件事,魏元忠卻表現得更為激烈,眼裏揉不得沙子,天生一個暴脾氣。

這件事再度引爆他與武則天之間的正麵衝突,幾乎讓九死一生的自己又死了一回。

在一次人事安排會議上,武則天內定張易之的兄弟、岐州刺史張昌期為雍州長史。既然內定,就不要拿到會上來民主集中了,可武則天還是把這件事拿到朝堂上征求宰相們的意見,這等於把球又踢給了宰相們。

一把手都定下來的事,拿出來討論不過是走走過場。宰相們也明白官場潛規則,都舉手表示同意。可魏元忠卻不買賬,既然是民主決議,那有話就不能憋著。他當時就說:“張昌期不配當長史!”

這一石破天驚的話,讓現場所有人都大為震驚,包括武則天在內。

武則天問他原因,他回答:“張昌期不懂政事,以前任職歧州,當地農戶都跑完了。雍州是京畿地區,事務重大,薛季昶精明強幹,應當由他來擔任。”魏元忠的話雖然不中聽,但說的卻是事實,句句在理。武則天隻得中止對張昌期的任命,放薛季昶為雍州長史。

武則天給足了魏元忠麵子,她還重用了他推薦的薛季昶,讓薛季昶做右禦史台諫議大夫,充山東道防禦大使,節製幽、滄、瀛、定、桓等州諸軍,以防突厥。

這讓魏元忠產生了錯覺,他認為自己在武則天心目中是無人可以取代的神話。所以他一不做二不休,繼續向武則天麵奏:“我魏元忠蒙皇上和先帝看得起,屢受皇恩。今天武皇讓我位極人臣,當上了宰相,我壓力很大,感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令人慚愧的是,自己始終沒有盡到一個宰相的責任(盡忠死節),讓一些小人親近皇上,這是我的罪過啊!”

武則天和大臣們心裏也都清楚,魏元忠這句話的矛頭直指武則天身邊的那兩個跳梁小醜。這已經不是魏元忠第一次這麼做了。

當初魏元忠還是洛陽長史的時候,就沒把張氏兄弟當盤菜。當時洛陽縣令張昌儀仗著是張易之、張宗昌的弟弟,每次到都督府都直接往長史的辦公室闖。

魏元忠當了洛州長史後,張昌儀還想這麼囂張,結果被魏元忠當麵嗬叱出去,讓他規規矩矩地到院子站著聽候指示去了。

有一次,張易之的奴仆在街頭行凶,被魏元忠抓到,直接就給亂棍打死了。當年尚且無懼二人,如今當了宰相之後,就更沒必要怕了。

張易之兄弟見魏元忠瘋狗似的咬住他們不放,更拿出了“盡忠死節”的架勢要和他們死磕到底,別看兄弟二人活得瀟瀟灑灑,讓人妒忌,可誰又能真正了解他們的感受,在無限風光的背後有著深刻的危機感。他們的風光來自於武皇,這時候的武皇已經八十歲,說不準哪天兩腳一蹬,就把兩個人撂在這裏了。如今武皇還健在,魏元忠這個老兒就有生吃他們的心。可以想象,一旦皇權易手,他們會死得很難看。

他們心裏也清楚,不光大臣們有生吃他們的心,就連李唐皇室和武家人也不會放過他們。

魏元忠一方麵是宰相,另外一方麵還是太子左庶子,也就是東宮的官僚,跟太子關係不錯。二張兄弟在前麵通過武則天的手間接殺死了太子的一雙兒女,算是把太子得罪透了。那麼太子一旦當了皇帝,魏元忠是他東宮的官僚,肯定接著還得當宰相,到那時候君臣兩個都看不上我們哥倆,我們這日子還怎麼過啊。所以呢,幹脆製造一個案子,把魏元忠給拖進來,順便也把太子拖下水,一箭雙雕。

張易之兄弟決定先出手,不然到時候就隻有被別人幹掉的份兒了,他們決定借武則天之手先除掉魏元忠。魏元忠並不是那麼好除的,有智慧、有功勞、有資曆,還有兩次在鬼門關前打轉的經曆。既然台麵上除不掉他,那就在台麵下想辦法將其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