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妖鬥法(1 / 3)

另外一個部門就是司法部門,包括大理寺、禦史台、刑部這樣的一些部門。武則天結束了酷吏政治之後,這時候的司法部門彙聚了一批執法嚴明而且正義感強的官員。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宋璟,也就是在前麵對張說進行思想教育的那個人。

宋璟是進士出身,在武則天的長安年間,已經混到禦史中丞的位置上了,也就是禦史台的實際負責人。

宋璟是個追求內心高潔之人,看不慣武則天身邊這些弄臣,尤其是二張。他常常將自己比作梅花,淩寒獨自開。他為官名聲極好,老百姓稱他為“有腳陽春”,也就說他這個人走到哪裏,就把陽春三月帶到哪裏。

對待自己的革命同誌,猶如春天般溫暖;對待二張這樣的小人,猶如秋風掃落葉般無情。對於這樣一個人,我們應該用一句話送給他—人民的公仆、國家的柱石。

有一天,武則天在宮裏頭開派對,請大臣們一起吃飯。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仗著和皇帝親近,坐到上座。就在他們坐好的時候,宋璟進來了。宋璟雖然從來沒有巴結過二張兄弟,可二張兄弟還是很敬畏他。

張易之一看宋璟走進來,趕緊站起身來讓宋璟坐上座,一邊讓還一邊說客氣話:“宋公,你是當今第一人,怎麼能坐在下座呢?快請上座,快請上座。”

沒想到的是,宋璟根本不給他麵子,隻是扭頭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說:“才劣位卑,張卿以為第一,何也?”這句話就是說,我宋璟隻是一個小官,張卿你卻說我是天下第一人,你這話是從何說起啊。

這時候,有一個官員就出來打圓場了:“宋公你這話說得太沒有水平了,不應該這麼說,你怎麼能管五郎叫張卿(奈何卿五郎)呢?”

這個官員雖然拍的是馬屁,但也不是滿嘴跑火車。這裏頭就涉及唐朝人的語言習慣,在當時奴才都管主人叫郎。由於張易之、張昌宗在武則天那裏得寵,所以很多無恥的官員稱他們為五郎、六郎。沒想到今天,宋璟突然冒出一句張卿來,所以這個官員就提醒他:小子,說話注意點。

注意?我注意什麼?老子能搭理他們,就是給他們天大的麵子了。

宋璟上下打量了插話的這個官員,然後手指對方道:“你又不是張易之的家奴,你怎麼會管他叫郎呢?”

這句話一說出口,舉座皆驚,一些擁張派官員更是羞憤難當,臉色比豬肝還難看。雖然說平日裏他們的臉皮比牆磚都厚,但宋璟這句話還是傷了他們的自尊。大家都是出來混飯吃的,老宋何必呢?

擁張派和倒張派在當時確實是水火不容,勢力也是旗鼓相當。擁張派裏有很多的高官,包括一些宰相。由於二張的得寵,就連他們的幾個弟弟也都跟著沾光做了高官,所以說二張的勢力不容小覷。

當然倒張派也不是泥糊的,與擁張派相比,倒張派的優勢在於群眾基礎。也就是說,有正義感的大臣和群眾是傾向於倒張的。他們的觀點是,妖孽注定禍國,二張必然亂政,倒張是為救國。

另外一個部門就是司法部門,包括大理寺、禦史台、刑部這樣的一些部門。武則天結束了酷吏政治之後,這時候的司法部門彙聚了一批執法嚴明而且正義感強的官員。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宋璟,也就是在前麵對張說進行思想教育的那個人。

宋璟是進士出身,在武則天的長安年間,已經混到禦史中丞的位置上了,也就是禦史台的實際負責人。

宋璟是個追求內心高潔之人,看不慣武則天身邊這些弄臣,尤其是二張。他常常將自己比作梅花,淩寒獨自開。他為官名聲極好,老百姓稱他為“有腳陽春”,也就說他這個人走到哪裏,就把陽春三月帶到哪裏。

對待自己的革命同誌,猶如春天般溫暖;對待二張這樣的小人,猶如秋風掃落葉般無情。對於這樣一個人,我們應該用一句話送給他—人民的公仆、國家的柱石。

有一天,武則天在宮裏頭開派對,請大臣們一起吃飯。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仗著和皇帝親近,坐到上座。就在他們坐好的時候,宋璟進來了。宋璟雖然從來沒有巴結過二張兄弟,可二張兄弟還是很敬畏他。

張易之一看宋璟走進來,趕緊站起身來讓宋璟坐上座,一邊讓還一邊說客氣話:“宋公,你是當今第一人,怎麼能坐在下座呢?快請上座,快請上座。”

沒想到的是,宋璟根本不給他麵子,隻是扭頭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說:“才劣位卑,張卿以為第一,何也?”這句話就是說,我宋璟隻是一個小官,張卿你卻說我是天下第一人,你這話是從何說起啊。

這時候,有一個官員就出來打圓場了:“宋公你這話說得太沒有水平了,不應該這麼說,你怎麼能管五郎叫張卿(奈何卿五郎)呢?”

這個官員雖然拍的是馬屁,但也不是滿嘴跑火車。這裏頭就涉及唐朝人的語言習慣,在當時奴才都管主人叫郎。由於張易之、張昌宗在武則天那裏得寵,所以很多無恥的官員稱他們為五郎、六郎。沒想到今天,宋璟突然冒出一句張卿來,所以這個官員就提醒他:小子,說話注意點。

注意?我注意什麼?老子能搭理他們,就是給他們天大的麵子了。

宋璟上下打量了插話的這個官員,然後手指對方道:“你又不是張易之的家奴,你怎麼會管他叫郎呢?”

這句話一說出口,舉座皆驚,一些擁張派官員更是羞憤難當,臉色比豬肝還難看。雖然說平日裏他們的臉皮比牆磚都厚,但宋璟這句話還是傷了他們的自尊。大家都是出來混飯吃的,老宋何必呢?

擁張派和倒張派在當時確實是水火不容,勢力也是旗鼓相當。擁張派裏有很多的高官,包括一些宰相。由於二張的得寵,就連他們的幾個弟弟也都跟著沾光做了高官,所以說二張的勢力不容小覷。

當然倒張派也不是泥糊的,與擁張派相比,倒張派的優勢在於群眾基礎。也就是說,有正義感的大臣和群眾是傾向於倒張的。他們的觀點是,妖孽注定禍國,二張必然亂政,倒張是為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