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爸的名聲讓項梁成了香餑餑,再加上他為人也不錯,為了避仇來到吳中地區後很受當地人的擁護,慢慢就成了當地反抗地下組織的頭目。就這樣,叔侄倆人在吳中地區站穩了腳跟。
自古黑道白道就有千絲萬縷的聯係,所以暫時代表黑的項梁和代表白的會稽郡守的關係也是杠杠的。
沒過多久,陳勝、吳廣發動武裝暴動,造反風潮很快就波及到會稽郡。郡守看到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為了不成為被革命的對象,更為了趁亂撈些好處,也打算起兵反秦,希望得到項梁的支持。
項梁卻有自己的打算:扯旗造反,不願意屈居於郡守之下。於是,他指使項羽趁郡守不備,割下了郡守的腦袋。
殺一個郡守很簡單,沒什麼大不了的,關鍵是要穩定會稽郡的局勢。
為此,項梁手裏提著郡守的頭,身上掛了郡守的官印向眾人表明:老子殺了你們的老大,哪個不服就來吧。
郡守的部下大為驚慌,一片混亂,項羽乘機一連殺了試圖反抗的一百來人。這下,整個郡府上下的人都嚇得趴倒在地,再也沒有一個人敢起來反抗了。
項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強官吏,向他們說明起事反秦的道理,於是就發動吳中之兵起事了。接著,項梁又派人去接收吳中郡下屬各縣,共得精兵八千人。還部署郡中豪傑,派他們分別做校尉、候、司馬。而項梁做了會稽郡守,項籍為副將。
由於當地人都比較支持項氏叔侄,所以也沒發生什麼騷亂,大家很快就承認了項梁的統治。就這樣,項梁也算是創下了第一份政治資本,而24歲地項羽也加入了當時光榮的造反行列。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控製會稽後,項梁沒有急著向外擴展,搶占地盤,而是兩手抓,一手積聚力量,儲備糧草;另一手利用項燕的名氣,大搞宣傳攻勢。於是,有不少人來投奔他們。像陳嬰、英布等等大大小小的造反小團隊都先後歸附在了項梁的旗下。
一山不容二虎,楚地已經有個楚王景駒了,豈能容得下項梁,一場爭地盤和爭名氣的鬥爭開始了。
項梁頭上頂著項燕的頭環,更容易被楚地的百姓接受;而那個景駒是誰啊,沒聽過,在名氣上便輸了一招。
結果,景駒兵潰被殺,至此楚地全歸項梁控製,逐漸成為抗秦的一股主要力量。
劉邦就是在項梁最強大的時候來借兵的。項梁比較爽快,對叛徒也是深惡痛絕,同時,這也是他培植勢力、擴大影響的大好機會。於是,他馬上撥給劉邦士卒五千人,並派出十名基層軍事幹部(項梁益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將十人),支援劉邦平叛。
在那樣的亂世,最寶貴的就是兵,誰手裏有武裝,誰就能當老大,錢財也會滾滾而來。雖然大家都是同道中人,但也得留一手。合同和承諾雖然是一種憑證,但人心難測,所以項梁加派了軍事幹部,這也在情理之中吧。
好老爸的名聲讓項梁成了香餑餑,再加上他為人也不錯,為了避仇來到吳中地區後很受當地人的擁護,慢慢就成了當地反抗地下組織的頭目。就這樣,叔侄倆人在吳中地區站穩了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