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碼頭上的軸心國軍隊被撤出,這讓登陸部隊省了不少力氣,在全麵控製碼頭之後,大量的士兵被運送到岸上。讓布裏寧中將想不到的是,此時黑海上的船隻正在來回穿梭,其數量是相當恐怖的。
由於黑海是內海,這裏風平浪靜,即使是小船遠航也沒有什麼危險,因此中華軍的運送連漁船都動員了起來。漁船雖小,每次也能夠運上十幾個人,它們從伊斯坦半島上的錫諾普港出發,隻需要六個多小時就能抵達塞瓦斯托波爾港。
這些漁船雖然運載量少,但船隻數量眾多,有它們的加入,大量運輸艦可以騰出空間來運送重型武器,這其中包括重炮和戰車等裝備,也包括大量的彈藥。這樣的模式極大加快了運送速度,僅僅過了一天的時間,已經有七萬中華軍在塞瓦斯托波爾港登陸了。
有了足夠的裝備與充足的兵力,中華軍開始向市區內發起了進攻。波士頓軍的重武器都被安置在海岸炮台上,結果還沒派上用場就被摧毀了,現在剩下的兩個營兵馬根本沒有像樣的火炮,因此它們也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對方從容登陸而毫無辦法。
作戰經驗豐富的中華軍與伊斯坦軍聯合進入了城區,他們將灰熊3型戰車擺在前麵,對著市內任何一個可疑目標瘋狂開火,這樣的火力推進方式,讓波士頓軍損失慘重,見到抵抗的損失太過慘重,布裏寧中將隻好將部隊撤出了城市,希望可以在後方補充重型裝備後,擇地構築防禦陣地。
指揮登陸作戰的李國君帶領著部隊迅速推進,登陸的第五十一集團軍劃撥為數支部隊,分攻克裏木半島上的各個要點,而十萬跟隨登陸的伊斯坦軍也配合行動,在優勢的兵力下,辛菲羅波爾、蘇達克、費奧多西亞相繼被光複。僅僅用了三天時間,北約聯軍就打到了克裏木地峽附近,在這裏布裏寧中將集中了一萬多人構築了工事,希望能夠擋住北約聯軍一段時間,給豪威爾爭取反應時間。
地中海軍區的中華軍一點也沒有耽誤時間,布裏寧中將的陣地剛剛布設好,轟炸機群就臨空了。在波士頓第一百四十一軍的部隊全麵撤退到地峽之後,北約盟軍全麵掌控了克裏木半島。工兵部隊首先到達,他們用空運來的速幹水泥,很快修建好了大量跑道。
機場還沒有修建完成,一架架中華空軍與伊斯坦空軍的飛機就已經降落在了剛剛修好的跑道上。運輸船送來了充足的零部件和航空煤油,這些飛機就在還在繼續修建的機場上開始起降了,而那些後勤人員則在露天對飛機進行檢修,以保障空軍極高的出勤率。
正因為北約空軍如此快速的動作,才讓轟炸機群在對方反應過來之前,已經飛臨了克裏木地峽。地形的狹窄讓軸心國軍隊所能部署的地區不多,而這樣的地形正是轟炸機群所喜歡的。在軸心國士兵們驚恐的眼神中,鯤鵬3型轟炸機仗著自己超大的載彈量,將成批的炸彈扔向了地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