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李國君說的有理,盡管有些舍不得像敖德薩這樣的大城,但吳運鐸還是點了點頭,他很清楚第五十一集團軍最重要的就是機動性,一旦死守一地,憑借這點軍隊,根本就不夠看。
在哥薩克腹地占領區的戰鬥,李國君並非一個人在支撐,因為在北方的哥薩克與哥德堡聯軍,見到撒爾軍抽調兵力南下,打算牽製對方,不讓軸心國調集太多兵力威脅李國君的安全。在兩天準備之後,他們迅速開始行動,以優勢兵力向駐守普斯科的撒爾軍發起了猛烈進攻。
在優勢兵力的攻擊下,撒爾軍守不住普斯科城,隻好選擇了後退。哥薩克與哥德堡聯軍連戰連捷,迅速光複了斯摩棱斯克以北的十幾座城市,直接威脅到了豪威爾軍隊的後方安全。得到消息之後,正在南下的撒爾軍不得不緊急回援,這才止住了他們的進攻勢頭,但是對南方的增援也隻好放棄了。
見到大軍後方四處告急,而南方北約軍的活動也越來越猖獗,豪威爾知道在兩翼接連失利的情況下,自己的部隊位置太過突出了,這樣很容易被切斷退路,一旦那種情況出現,軸心國也就完了。
現在軸心國集團在各個戰場上接連失利,作為唯一戰功卓著的進攻方向上,豪威爾就必須要小心從事了,因此他不得不放棄了向頓巴斯地區進攻的計劃,指揮中路軍收縮防線以防止被側擊,大軍開始徐徐後撤,經過哈布科夫地區退往基輔。
見到軸心國大軍回撤,李國君擔心自己勢單力孤,他放棄了敖德薩和附近的許多城市,大軍回師克裏木半島,同時在回撤之前,中華軍順便幫助伊斯坦軍消滅了布裏寧中將的部隊。
帶著大量戰利品和俘虜,李國君的部隊退回了克裏木半島,他們封鎖住地峽,依靠窄小的地形和伊斯坦海軍的支援,阻擊沒有黑海製海權的軸心國中路軍還是很有把握的。就在西大陸戰火連天,雙方在各條戰線上展開激烈攻防戰的時候,在新大陸上一場新的危機開始了。
在芝加哥工業區那些攜帶病毒的難民四散而逃之後,鼠疫病菌被帶到了波士頓全國的各個地區,很快大規模的鼠疫就爆發了。發燒昏迷的人越來越多,淋巴腫大,呼吸困難,甚至是神誌模糊,當有人再次以渾身紫黑的狀態死在病床上,整個國家都已經陷入了無盡的恐慌之中。
由於在大戰中,全國政府的精力都在戰爭上,藥品無從進口,糧食減產造成民眾處於饑餓線上,體質嚴重下降,加上為環境衛生的不夠重視,這些都助長了瘟疫的流行。醫師被大量征調進入軍隊服役,造成了疫情非常難以被控製,很快鼠疫就傳播到了高譚港。作為一個國際貿易港口,也是新大陸到西大陸航線的重要港口,高譚港的人員流量非常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