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群體性是指群體的參與性,即民俗文化是一個需要族群中的大部分或所有人員都參與的活動。相對於一個民俗文化圈的群體來說,共同參與尤其重要。一些節日活動,便覆蓋全體成員,包括男女老少都不可缺少,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等。但有時,這種全體性也有一定的限製和相對性,如一些民俗文化義項,隻限男性直接參加,女性隻能觀賞,像端午節競龍舟習俗中的劃龍舟便屬於男性的義項;而有些民俗文化義項又大致限於女性直接參與,如蕩秋千、乞巧等。因此,群體性參與總是相對的。
其次,群體性是指個體的協作性,即民俗文化必須由一個族群之內的大部分或所有成員共同協作予以完成。而這種協作所體現出來的最後指向是民俗文化的群體性特征,即某一個族群或民俗文化圈所共有的特征。村社集會、宗族祭祀、村落性的娛樂,如競龍舟、演戲、迎龍燈、舞獅子等,便都是由族群中的個體共同協作完成的。人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同協作,表現出同一民俗文化圈強大的凝聚力和人們的認同感。
第三,群體性是一種共同的民俗文化指向,即由同一民俗文化圈中的成員在施行同一民俗文化義項中所表達的共同的特征和心理趨向。因此,許多時候,就具體的民俗文化事項來說,它由家庭這一獨特的群體去完成。這時,在同一民俗文化圈中往往同時施行著同一的民俗文化義項和內容,從而在本質上又體現出群體性的特征。如過年等節日民俗文化便是如此,許多民俗文化義項都由家庭去承擔,所有同一民俗文化圈的家庭因為施行同一民俗文化義項,因而構成了民俗文化共有的趨向,相對於其他民俗文化圈或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來說,便具有鮮明的群體性特征。
值得說明的是,不管用什麼形式去體現民俗文化的群體性特征,它都不是各種形態的單獨表達,而是由族群協作或家庭甚至由個體一起或單獨或共同或混合去完成的。割裂地去理解群體性,不僅沒有意義,而且將失去客觀真實性,是不可取的。
二、區域性
如果說群體性特征是指民俗文化主體的參與性,那麼區域性特征則指民俗文化的存在方式。這是一種具有時間和空間限製的、存在於區域之內的文化現象,它有自己的主體族群,也有自己存在的自然和地理環境背景。因此,有的學者也把它稱為民族性特征,原因就在於,民族性和區域性的區別僅僅是在地域的大小和族群的限製方麵。民族性在一定程度上大於區域性,所以,區域性的綜合往往突出或體現民族性。但有時,相對於一些較小的而且聚族而居的民族來說,區域性也就等同於民族性。我們這裏之所以用區域性而不用民族性或分而述之,就是基於兩者的內涵指向大致是一致的,但其存在方式則更側重於區域性特征的體現,因為有時用民族性加以概括會發現,它可能過於籠統而缺乏個性,因為同一民族之內不同區域之間存在的相異性,間或是非常巨大的。如我國的漢族,由於分布區域特別廣闊,因而各個地區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在許多時候甚至超過居住於同一區域的不同民族,表象上的認同感完全不存在。因此,相對於民俗文化來說,並不是民族性不重要,而是用區域性更能概括它的存在特征。所以,對於民俗文化的區域性我們可以下這樣一個定義:它是指在一個特定的群體中存在的傳承於一定的地域之中的獨特民俗文化形態,它的範圍可以圈定於一個民俗文化圈之中,它的主體則是一定的族群或民族。
首先,群體性是指群體的參與性,即民俗文化是一個需要族群中的大部分或所有人員都參與的活動。相對於一個民俗文化圈的群體來說,共同參與尤其重要。一些節日活動,便覆蓋全體成員,包括男女老少都不可缺少,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等。但有時,這種全體性也有一定的限製和相對性,如一些民俗文化義項,隻限男性直接參加,女性隻能觀賞,像端午節競龍舟習俗中的劃龍舟便屬於男性的義項;而有些民俗文化義項又大致限於女性直接參與,如蕩秋千、乞巧等。因此,群體性參與總是相對的。
其次,群體性是指個體的協作性,即民俗文化必須由一個族群之內的大部分或所有成員共同協作予以完成。而這種協作所體現出來的最後指向是民俗文化的群體性特征,即某一個族群或民俗文化圈所共有的特征。村社集會、宗族祭祀、村落性的娛樂,如競龍舟、演戲、迎龍燈、舞獅子等,便都是由族群中的個體共同協作完成的。人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同協作,表現出同一民俗文化圈強大的凝聚力和人們的認同感。
第三,群體性是一種共同的民俗文化指向,即由同一民俗文化圈中的成員在施行同一民俗文化義項中所表達的共同的特征和心理趨向。因此,許多時候,就具體的民俗文化事項來說,它由家庭這一獨特的群體去完成。這時,在同一民俗文化圈中往往同時施行著同一的民俗文化義項和內容,從而在本質上又體現出群體性的特征。如過年等節日民俗文化便是如此,許多民俗文化義項都由家庭去承擔,所有同一民俗文化圈的家庭因為施行同一民俗文化義項,因而構成了民俗文化共有的趨向,相對於其他民俗文化圈或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來說,便具有鮮明的群體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