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昌明雖是善璉本地人,但家裏並不是做筆的,父親是搬運工。1966 年,“文革”
剛開始,當時他隻有16 歲,小學畢業以後就沒書讀了。那時,邱昌明的哥哥剛好去參
留住傳承人二四六
軍,出於照顧,邱昌明就被分配到湖筆廠
當學徒。湖筆製作技藝跟其他傳統工藝
略有不同,其他手藝學成後一般可以獨立
完成作品,而製作湖筆則是分工序來的,
一般一個人對某道工序有專攻,比如選
料、水作工等,因此在學徒時,也是選其中
一項來進行專門練習。邱昌明選擇的是
湖筆行業公認的特技—— 擇筆,師從著名湖筆擇筆老藝人姚關清,學習羊毫擇筆技
藝。擇筆又稱為修筆,是湖筆工藝中的關鍵技術環節。擇筆是對前麵工序形成的半
成品毛筆進行最後檢驗並修整的工序,要將影響內在和外觀質量的筆毛剔除,並將筆
頭整形,最終達到尖、齊、圓、健的品質要求。擇筆工序一般要經過注麵、挑削、擇抹
等工序。擇抹是把筆頭撚和成形的工序,行話叫“擇三分,抹七分”,一支碗口粗的大
筆,蘸滿膠水後,通過手,一次一次地將彎曲的毛挑掉,然後再一遍一遍地用手抹光,
當抹到一定的程度後,方可定型。羊毫筆頭要求的“光”和“白”就是靠手抹的技巧來
體現。因此,擇筆工種的學徒首先要苦練基本功,待手勢準確,方可練習實際操作。
筆頭的“圓”和“塌”也全憑擇筆工手感進行修整。
鄭關清特別喜歡邱昌明這個弟子,因為他的其他弟子大都是女的,學的都是水盆
工序。時年60 歲的鄭老特別希望有個男弟子能繼承他精深的擇筆手藝,怎麼挑毛、
怎麼抹光,鄭老都手把手地教,勤奮而又有天賦的邱昌明學得也很快,不用師傅講第
二遍就能掌握到基本要領。當學徒的三年裏,邱昌明已經將擇筆技藝練得非常純熟,
他做出來的筆頭鋒穎清晰,頂口齊,無雜毛和廢筆,筆身光、白、圓、直,用的人無不感
到得心應手、揮灑如意。出師後,邱昌明繼續不斷鑽研,不僅全麵繼承了擇筆羊毫傳
統操作技藝,還根據國內用戶及日本客商的要求,試製、創新了一批適合市場的新產
品,受到了外界的一致好評。更加難能可貴的是,邱昌明即使退休了,也還在堅持靜
心製筆,鑽研技藝。
邱昌明的付出也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和寶貴的榮譽。1980 年,邱昌明主持製作的
雙羊牌湖筆榮獲輕工業部二輕局主辦的全國首次毛筆質量評比第一名,長鋒宿羊毫
條幅和精品玉蘭蕊分別獲得單項獎;1991 年主持製作負責設計的外銷日本市場的出
口級湖筆獲市優秀新產品獎;1999 年主持設計的雙羊牌湖筆獲省級政府頒發的優秀
農產品金獎;2003 年負責設計和製作的雙羊牌湖筆獲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命名的“中
邱昌明雖是善璉本地人,但家裏並不是做筆的,父親是搬運工。1966 年,“文革”
剛開始,當時他隻有16 歲,小學畢業以後就沒書讀了。那時,邱昌明的哥哥剛好去參
留住傳承人二四六
軍,出於照顧,邱昌明就被分配到湖筆廠
當學徒。湖筆製作技藝跟其他傳統工藝
略有不同,其他手藝學成後一般可以獨立
完成作品,而製作湖筆則是分工序來的,
一般一個人對某道工序有專攻,比如選
料、水作工等,因此在學徒時,也是選其中
一項來進行專門練習。邱昌明選擇的是
湖筆行業公認的特技—— 擇筆,師從著名湖筆擇筆老藝人姚關清,學習羊毫擇筆技
藝。擇筆又稱為修筆,是湖筆工藝中的關鍵技術環節。擇筆是對前麵工序形成的半
成品毛筆進行最後檢驗並修整的工序,要將影響內在和外觀質量的筆毛剔除,並將筆
頭整形,最終達到尖、齊、圓、健的品質要求。擇筆工序一般要經過注麵、挑削、擇抹
等工序。擇抹是把筆頭撚和成形的工序,行話叫“擇三分,抹七分”,一支碗口粗的大
筆,蘸滿膠水後,通過手,一次一次地將彎曲的毛挑掉,然後再一遍一遍地用手抹光,
當抹到一定的程度後,方可定型。羊毫筆頭要求的“光”和“白”就是靠手抹的技巧來
體現。因此,擇筆工種的學徒首先要苦練基本功,待手勢準確,方可練習實際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