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解的疑團]
英剛調入辦公室兩周,就有人通知她去開會,是關於辦公室副主任王林入黨轉正前的一次座談會。
到會6人。與王林年齡相仿的男教師柱首先發言:
“總的來說,王林這個人工作還是肯吃苦,但還欠缺一些好的工作方法。比如,上次教師節開會,開車的魯師傅來遲了點,坐他車來演出的學生作證是魯的車臨時出了點故障。他卻不由分說當著師生的麵把魯罵了一頓。我當時替魯師傅、也很替林難為情……”
“嘿,嘿——”說完柱又幹笑了兩聲,“我說的全是實話,但不算啊!”英也參加了慶祝會,卻沒注意有這個細節,一聽,覺得頗在理。不過,她更懷疑這柱與王林是否有過什麼過結。
“我也同意柱老師的看法。比如,前不久……。”學生科雨也列舉了一個例子,是關於王林不與學生科商定便隨意給一名學生調了班。
英默守開會的一個原則,就是發言要放在最後一個說。
還有幾位老者,都附和了一下:我要說的,他們前麵幾位都已說了。我就不再重複。
英雖然剛調來對她的副上司了解甚少,卻還是憑著給學生寫評語的多年經驗很快構思了一篇既避虛就實,又避實就虛的講稿,對王林作了最抽象、最完美的評說。
英就這樣開完了這個座談會。她雖然感到了一些尷尬,但心裏仍覺得非常踏實。
不久,王林成為一名中共正式黨員。
英每每遇見王林,都主動向王林微笑致意。王林對英也似乎更顯示出紳士風度。熱情而不放縱、嚴肅而不古板。英覺得王林就像一輪在百尺竿頭冉冉升著的太陽。英由哀地希望王林快點爬。
一次,隻有英和王林兩個人。英瞅準這個可遇不可求的機會,鼓了鼓勇氣,笑道:
“王主任,您入黨轉正我還有一份功勞呢。可要買糖吃喲!”
“謝謝,謝謝!謝謝你們的寶貴意見!等我工作方法改好了,一定買糖!”王林不冷不熱,不緊不慢,似笑非笑。不知是忙於公務,還是有所顧慮,說完便走了。
英滿肚腸沸騰的笑意霎時凍成了冰片,半晌才吐出幾個僵硬的字來。
“我可沒,沒說什麼呀……!”
王林對英依舊保持很有分寸的微笑麵孔,英卻分明覺出幾分隔膜,幾分寒意。
英開始飽嚐夜不成眠的煎熬。英時刻想去向王林澄清真相,但她不能。
英更迫切地希望王林往上爬。王林的光芒使英看到了光明,也看到了陰影.
一年後,王林不知什麼緣故被免了職。英有些詫異和失望,甚至現出了一陣與王林臉上同樣的沮喪。
不過,滯留在英心中半年之久的那塊疑團始終沒有解開。
(原載1997年1月23日《三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