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帶著超高的電影票房回到香港,此刻的許貫武當真是金光加身,猶如財神下凡一般。
在出了名難搞的好萊塢,能夠連續兩次取得超高票房,如果單純說是靠運氣,隻怕社會大眾也不相信。
很多電影人都好奇許貫武投資的竅門,怎麼會這麼有眼光。第一次選中的影片是投了五百多次,沒有哪家電影公司願意投資的;第二次選中的影片,則是拍到一半嚴重超支,被好萊塢八大影業公司之一的環球影業棄之不用的。
像這類無人肯投資,連八大影業公司都覺得沒有賺頭的影片,為什麼許貫武就敢投資,而且聽說還是抵押了旗下物業貸款投資,實在是一擲千金,將全部身家都壓了上去,簡直讓人歎為觀止。
香港不少財經雜誌、娛樂雜誌都想給許貫武做個專訪,請他講講到底是如何慧眼如炬,從眾多投資計劃之中,選中這兩部無人看好的影片的?
許貫武懶得理會這些蒼蠅般媒體的采訪,自己又不是沒有傳播媒介,好料自然要留給自家報紙來爆。
《天天日報》娛樂版與財經版,就連續一周時間刊登了對老總許貫武的專訪。
許貫武麵對自家媒體的采訪是侃侃而談,從如何赴美國進行發展,無意中撞到史泰龍這個真的漢子,到與國民娛樂公司老總雷石東一見如故,結為生死相托的合作夥伴;從如何結識好萊塢知名製作人理查德.紮紐克與大衛.布朗,到如何結識新銳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洋洋灑灑數萬言,不僅彰顯了自己在好萊塢的廣大人脈。還指出了好萊塢未來電影發展的方向。以及香港本土電影麵臨的機遇與不足……
許貫武並不是簡簡單單為了應付采訪。才說這麼多的。他主要是想趁著自己極高的關注度,提前透露一點消息出來,引導香港電影加快發展。
報道刊登出去之後,在香港社會引起轟動。
平民百姓隻看表麵故事,對許貫武撞大運般的賺錢經曆大感羨慕嫉妒恨;尋常電影人則注意到了許貫武在好萊塢的廣大人脈,尤其是入股了一條連鎖院線,擁有自己的發行渠道,不免起了合作的念頭;高明的電影人則看到了他對未來電影發展的看法。開始準備嚐試轉型……
總之許貫武期待的結果已經開始顯現,未來會如何發展,就要等時間來檢驗了。
……
回到香港之後,除了第一時間接受自家媒體采訪之外,還有一件事就是從公司旗下員工、與星輝藝校中選出一批學生,前往美國工業光魔特效公司,參加《星球大戰》的特效製作。
特效,在香港電影中也屬於冷門、偏門,一般電影中如果需要用到特效,一般都是由美術、道具等工作人員搞定。土法解決省力最關鍵省錢。
許貫武派出去的這十個人,大概是全香港第一批專業的特效人員。未來也會是香港電影特效的先導。
許貫武早在提議創建工業光魔特效公司之後,就打電話給大哥讓他馬上選拔人才。
許貫文對二弟的做法有些不理解,在他看來投資兩三百萬,成立一家特效製作公司,完全就屬於燒錢的行為,隻有敗家子才這麼浪費。
因為不論是香港電影、美國電影,用到特效的地方本來就不多,花那麼多錢去單做這一件事,絕對是費力不討好,把錢丟進河裏去。
但是在許貫武的堅持下,許貫文最終還是嚴格篩選,選出十位精明能幹、又粗通英語的年輕人,待許貫武過目之後就派往美國參加學習。
許貫武親自與這十位學員見了麵,“你們其中有些人或許不了解,為什麼要讓你們遠渡重洋,為什麼要花那麼多錢去搞特效,現在我要告訴你們,我絕對不是有錢沒處花,也絕對不是敗家子……”
“咳!”身後,許貫文輕咳了一聲。
“電腦特效,是未來電影的主流之一,就好像我這次帶回來的《大白鯊》。”許貫武舉例子道,“我想大家都已經知道了,這部電影的票房已經一億六千萬了。”
“哇!”十名學員全都眼睛一亮,一臉崇拜的看著許貫武。
“這部電影中的那條大白鯊,就是用機器製作的,並不是真實的。”許貫武介紹道,“但是機器做的大白鯊,論靈活性,論生動性,始終都不如真的大白鯊。但是我們拍戲而已,也不可能真的抓一隻大白鯊來拍,我估計它也不懂得麵對鏡頭擺pose。”
學員們聽了,全都笑了笑。
“所以為了讓這頭機器大白鯊看起來像是真的,就不得不用到特殊效果。”許貫武話鋒一轉,點出了自己發言的重點,“正是特效,才令大白鯊栩栩如生,才能給觀眾最驚險刺激的視覺體驗。可以說特效,在這部電影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