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如果香港再多一條院線就好了。”徐可忍不住說道。
“建一條院線可是要花費重金的,多的不敢說。起碼一年租金也要三四千萬,一般電影公司哪裏負擔得起?”吳思源忍不住歎了口氣道,“現在全香港的院線都掌握在三大電影公司手裏,想不低頭都不可能。”
“這樣的話,那吳先生。你打算怎麼辦?”徐可聽了吳思源的話,也不禁情緒低落,皺著眉頭問道。
“走一步看一步吧,或許許氏會答應我的條件也說不定。”吳思源想了想說道。
“吳先生,我看不如做好兩種準備。”施南笙忽然笑了笑道,“我們不妨先把要投奔許氏的消息放出去,讓嘉禾明白我們並不是砧板上的魚肉,他們想怎麼切就怎麼切。如果嘉禾好像留下我們,勢必就要暫停逼迫我們的攻勢。而如果嘉禾這邊表露出想要挽留的意思,那麼許氏那邊自然也會更加用心,我們正好可以左右逢源。”
“這樣做有些不符合江湖道義。”吳思源沉思了一聲道,“還是先看看許氏的答複再說吧,如果不行的話我們再決定如何行事。”
“那好吧。”施南笙聽吳思源這麼說,也隻好點了點頭道。
……
梁淑儀的擔心果然沒有錯,第二天,施南笙就帶回了吳思源的答複。
聽到他堅持要自己開公司,許貫武想都沒有想,直接給與了拒絕。
開辦衛星子公司,許氏就會馬上分崩離析。因為他不像嘉禾那樣狠心,嘉禾答應的分紅可以扣住不給,但是許貫武卻不可能不給。
洪京寶當年在嘉禾的支持下創建寶禾,拍了一係列的賣座影片,與新藝城分庭抗禮絲毫不落下風。但是新藝城的麥佳,石田都已經發了大財,但是洪京寶混到九零年代卻還是窮得很,想捧他的兒子做明星都沒有錢,害的香港影壇大哥大的兒子,要在tvb裏麵做三線演員。
事後接受采訪,洪京寶坦言自己雖然拍了無數賣座影片,但是所獲得酬勞卻相當微薄。嘉禾之前答應的票房分紅一分錢都沒分給他,唯一賺錢的一次還是與曾智偉合作的《最佳福星》。
事實上凡是與嘉禾合作的衛星公司,最後基本上全以鬧掰收場。許貫文在七零年代幫嘉禾頂起半邊天,八零年代雖然風頭被程龍,周閏發等人搶過去,但是票房依然還是很有保障的。許氏電影公司也推出許多部賣座電影,比如《雞同鴨講》、《神探朱古力》、《合家歡》等等。但是後來也是因為收不到分紅,最後也和嘉禾鬧翻了。他的太太陳傑英女士還特地跑到嘉禾公司查賬,最後大家都鬧得不開心。
王精出版的回憶錄中也提到,在九零年代他在嘉禾旗下拍了很多賣座電影。但是最後要離開嘉禾的時候,不僅一毛錢分紅都沒有拿到,核算之後反而倒欠嘉禾近千萬港幣。把王晶所有的電影版權賠上不說,自己又掏腰包賠了一部分錢。
王精受了欺負不像許貫文,洪京寶那樣忍氣吞聲,他們認為畢竟賓主一場好合好散,無所謂再口出惡言,王精小胖子卻是個有仇必報的人。他知道政府要收回嘉禾在斧山道的片場,作為補償將在將軍澳給他批一塊地皮。
政府批地當然不可能是直接點明是給嘉禾的,也允許其他電影公司一起投標。不過那塊地設定的標準卻很明顯是按照嘉禾的標準來設定的,其他電影公司都達不到要求。
王精堅信有仇不報非君子,既然一家電影公司達不到政府的要求,他就聯合了多家電影公司一起投標,結果硬是虎口奪食將將軍澳的地皮從嘉禾口中搶了過來。嘉禾失去了斧山道片場。又丟掉了將軍澳的地皮。對一家電影公司來說,其實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基地,也令嘉禾從此一蹶不振,最後遺憾的退出了香港影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