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章,碧玉的?”董天嶽指著櫃台裏的那印章問。
“哪呀!石頭的。”老板娘笑答。
董天嶽拿起這枚印章一看,可不,石頭的,但是這個感覺跟碧玉一樣,真是稀奇。就隨口問店主:“這是啥石頭啊?”
“不知道,雜石頭吧,石頭不好,也不透,要芙蓉石啊、凍石啊,那些才好呢,這個不好的。”老板娘帶著點溫州口音說。
還沒等董天嶽說話,她拿起一個獅紐印章說:“這個好,芙蓉石,頭上還有一塊紅,這是鴻運當頭,料好工也好,還是名家手藝,不比你的雕工差。”
董天嶽一看,確實漂亮,而且是老章,但由於對店主要價比較了解,董天嶽心想這個他也買不起,就連價格都沒問。
對於熟客來說,古玩商力勸購買的東西是否是好貨說不準,但建議別買的那個往往確實不好。想到這,董天嶽就放下這兩個印章,繼續和店主閑聊開來。店主話多,從她老公收貨如何難了,普通人看了電視鑒寶節目如何亂要價了,無非是哭窮之類的,好讓董天嶽下次砍價不要太狠罷了。
回去的路上,董天嶽琢磨,這個印章到底是好還是壞呢?看個頭,挺大的一塊,看造型,也是一個完整的臥牛,印文邊款也倒還像那麼回事,可是忘記落款是誰了,不免有些遺憾,想著再去一定看看,回來好查查。
下午,董天嶽去花鳥市場買金魚食料,想起這個事情,又來到古月軒,看到這個印章還在,就拿起來看了看邊款。
店主老板娘有些歡喜,上來就說:“你要喜歡就拿去吧,便宜的很呢。”說著就開了個低價。
董天嶽心想,怎麼我還沒開口就要賣給我?莫非有貓膩?不行,得回去查查再說,又借故推辭了。
回學校之後,董天嶽撥通了爺爺的電話。
“爺爺,跟你問個人。”董天嶽敬畏的問道。
“說!”老爺子淡淡道。
“有個印章,上麵刻著小池的款兒,小池是誰啊?”董天嶽問。
“什麼?你可看清楚了,真的是小池?”老爺子略帶驚訝的問道。
“我從小就就跟你老學篆刻,怎麼會看走眼,就是小池!”董天嶽肯定的回答。
“應該是印章吧?東西買了沒?”老爺子有些焦急的問。
“還沒呢,也不確定是什麼材料做的。”董天嶽如實回答,於是便把今天看到的那塊印章簡單描述了下。
“哦,那還真說不準。不過我可以明確告訴你小池是誰,小池就是董洵!他是清代中期的著名篆刻家、醫學史家。董洵字企泉,號小池,又號念巢。浙江山陰人。至於那東西對不對,就看你的眼力了。不過我可要提醒你,照你描述的樣子,料子可能是艾葉綠的。你回去把我送你的《印石錄》、《印硯賞讀》好好翻一番,上麵有一些關於壽山石艾葉綠的記載以及圖片。這孩子,平日裏看書也不看仔細點!”
說完,老爺子便掛了電話。
“沒想到這個號‘小池’的人,居然是清代中期的著名篆刻家董洵?”董天嶽有些痛恨自己平日裏沒好好跟爺爺學本事了。
沒想到那綠玉般的石料,很有可能是傳說中價比田黃的艾葉綠?想到這,董天嶽就有些後悔了,心想,那麼便宜,就是新買一塊像樣點的石料都不夠啊!
壽山石中,古人十分推崇艾葉綠,甚至在明代時尊為壽山石之首。清朝以後,黃巢礦洞絕產,以至此後很難見到所傳之艾葉綠石。現今田黃石尚有,而艾葉綠礦已絕,所以被擠落而屈為壽山石第二,實為可惜。
所以,董天嶽對田黃比較專注,對艾葉綠就不怎麼了解了。
看了一晚的《印石錄》、《印硯賞鑒》,第二天一大早,董天嶽瞄準了那印章,又問同學借了點錢,直奔古月軒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