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坊橋(1 / 2)

沒有一條街包含了人生世相的這麼多方麵。我幼年居住在虎坊橋的幾年,是正值北伐前後的年代。有一天下午,照例地,我們姊弟們洗了澡換了幹淨的衣服,便跟著宋媽在大門口上看熱鬧了。這時來了兩個日本人,一個人拿著照相匣子,另一個拿著兩麵小旗,是青天白日旗。紅黃藍白黑五色旗剛剛成了過去。小日本兒會說日本式中國話,拿旗子的走過來笑眯眯地對我說:

“小妹妹的照相的好不好?”

我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和妹妹直向後退縮。他又說:

“沒有關係,照了相的我要大大的送給你的。”然後他看著我家的門牌號數,嘴裏念念有詞。

我看看宋媽,宋媽說話了:

“您這二位先生是——?”

“噢,我們的是日本的報館的,沒有關係,我們大大的照了相。”

大概看那兩個人沒有惡意的樣子,宋媽便對我和妹妹說:“要給你們照就照吧!”

於是我和妹妹每人手上舉著一麵青天白日旗,站在門前照了一張像,當時也不知道究竟是為什麼要這樣照。等到爸爸回家時告訴了他,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玩笑著說:

“不好囉,讓人照了像寄到日本去,不定是做什麼用哪,怎麼辦?”

爸爸雖然玩笑著說,我的心裏卻是很害怕,擔憂著。直到有一天,爸爸拿回來一本畫報,裏麵全是日本字,翻開來有一頁裏麵,我和妹妹舉著旗子的照片,赫然在焉!爸爸講給我們聽,那上麵說,中國街頭的兒童都舉著他們的新旗子。這是一本日本人印行的記我國北伐成功經過的畫冊。

對於北伐這件事,小小年紀的我,本是什麼也不懂的,但是就因為住在虎坊橋這個地方,竟也無意中在腦子裏印下了時代不同的感覺。北伐成功的前夕,好像曾有那麼一陣緊張的日子,黃昏的虎坊橋大街上,忽然騷動起來了,聽說在逮學生,而好客的爸爸,也常把家裏多餘的房子借給年輕的學生住,像“德先叔叔”(《城南舊事》小說裏的人物)什麼的,一定和那個將要迎接來的新時代有什麼關係,他為了風聲的關係,便在我家有了時隱時現的情形。

虎坊橋在北京政府時期,是一條通往最繁華區的街道,無論到前門,到城南遊藝園,到八大胡同,到天橋……都要經過這裏。因此,很晚很晚,這裏也還是不斷車馬行人。早上它也熱鬧,尤其到了要“出紅差”的日子,老早,街上就湧著各處來看“熱鬧”的人。“出紅差”就是要把犯人押到天橋那一帶去槍斃,槍斃人怎麼能叫做看熱鬧呢?但是那時人們確是把這件事當做“熱鬧”來看的。他們跟在載犯人的車後麵,和車上的犯人互相呼應的叫喊著,不像是要去送死,卻像是一群朋友歡送的行列。他們沒有悲憫這個將死的壯漢,反而是犯人喊一聲:“過了十八年又是一條好漢!”群眾就跟著喊一聲:“好!”就像是舞台上的演員唱一句,下麵喊一聲“好”一樣。每逢早上街上湧來了人群,我們就知道有什麼事了,好奇的心理也鼓動著我,躲在門洞的石墩上張望著。碰到這時候,母親要極力不使我們去看這種“熱鬧”,但是一年到頭常常有,無論如何,我是看過不少了,心裏也存下了許多對人與人間的疑問:為什麼臨死的人了,還能喊那些話?為什麼大家要給他喊“好”?人群中有他的親友嗎?他們也喊“好”嗎?

沒有一條街包含了人生世相的這麼多方麵。我幼年居住在虎坊橋的幾年,是正值北伐前後的年代。有一天下午,照例地,我們姊弟們洗了澡換了幹淨的衣服,便跟著宋媽在大門口上看熱鬧了。這時來了兩個日本人,一個人拿著照相匣子,另一個拿著兩麵小旗,是青天白日旗。紅黃藍白黑五色旗剛剛成了過去。小日本兒會說日本式中國話,拿旗子的走過來笑眯眯地對我說:

“小妹妹的照相的好不好?”

我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和妹妹直向後退縮。他又說:

“沒有關係,照了相的我要大大的送給你的。”然後他看著我家的門牌號數,嘴裏念念有詞。

我看看宋媽,宋媽說話了:

“您這二位先生是——?”

“噢,我們的是日本的報館的,沒有關係,我們大大的照了相。”

大概看那兩個人沒有惡意的樣子,宋媽便對我和妹妹說:“要給你們照就照吧!”

於是我和妹妹每人手上舉著一麵青天白日旗,站在門前照了一張像,當時也不知道究竟是為什麼要這樣照。等到爸爸回家時告訴了他,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玩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