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子,也是女孩子喜歡玩的自製玩物,它兼有女性學習做裝飾品。我用記憶中的穿珠法,穿了一副指環、耳環、手環,就算是我六歲的作品吧!
撾子兒
北方的天氣,四季分明。孩子們的遊戲,也略有季節的和室內外的分別。當然大部分動態的在室外,靜態的在室內。女孩子以女紅兼遊戲是在室內多,但也有動作的遊戲,是在室內舉行的,那就是“撾子兒”。
撾子兒的用具有多種,白果、桃核、布袋、玻璃球,都可以。但玩起來,它們的感覺不一樣。白果和桃核,其硬度、彈性差不多。布袋裏裝的是綠豆,不是圓形固體,不能滾動,所以玩法也略有不同。玻璃球又硬、又滑,還可以跳起來,所以可以多一種玩法。
單數(五或七粒)的子兒,一把撒在桌上,桌上鋪了一層織得平整的寬圍巾,柔軟適度。然後拿出一粒,扔上空,手隨著就趕快揀上一顆,再扔一次,再揀一顆,把七顆都揀完,再撒一次,這次是同時揀兩顆,再揀三顆的,最後揀全部的。這個全套做完是一個單元,做不完就輸了。
女性的手比較巧於運用,當然是和幼年的遊戲動作很有關係。記得讀外國雜誌說,有的外科醫生學女人用兩根針織毛線,就是為了練習手指運用的靈巧。
撾子兒,冬日玩得多,因為是在室內桌上。記得冬日在小學讀書時,到了下課十分鍾,男生搶著跑出教室外麵野,女生趕快拿出毛線圍巾鋪在課桌上,撾起子兒來。
為了收集這些玩具給《漢聲》,我買來一些白果,試著玩玩。結果是扔上一顆白果,老花眼和略有顫抖的手,不能很準確的同時去揀桌上的和接住空中落下來的了。很悲哀呢!
除了撾子兒,在桌上玩的,還有“彈鐵蠶豆兒”。顧名思義,蠶豆名鐵,是極幹極硬的一種。沒吃以前,先用它玩一陣吧,一把撒在桌上,在兩粒之中用小指立著劃過去,然後捏住大拇指和食指,大拇指放出,以其中的一粒彈另外一粒,不許碰到別的。彈好,就可以揀起一粒算勝的,再接著做下去,看看能不能把全有的都彈光算贏了。
跳繩和踢毽子
這兩項遊戲雖是至今存在,不分地方和季節的,但是玩具就有不同。跳繩,當然基本是麻繩,後來有童子軍繩和台灣的橡皮筋。我最喜歡的,卻是小時候用竹筆管穿的跳繩。放了學到琉璃廠西門一家製筆作坊,去買做筆切下約寸長的剩餘竹管,其粗細是我們用寫中楷字的筆。很便宜的買一大包回來,用白線繩一個個穿成一條丈長的繩。這種繩子,無論打在硬土地上、磚地上,都會發出清脆的竹管聲,在遊戲中也兼聽悅耳的聲音。
跳雙繩頗不易,有韻律,快速。但是在跳繩中揀銅子兒,也不簡單。把一疊銅子兒放在地上(繩子落地碰不到的地方),每跳一下,低頭彎腰下去揀起一個銅子兒,看你趕不趕得上又要跳第二下?又跳,又彎腰,又伸手撿錢,雖不是激烈運動,卻是全身都動的運動呢!
珠子,也是女孩子喜歡玩的自製玩物,它兼有女性學習做裝飾品。我用記憶中的穿珠法,穿了一副指環、耳環、手環,就算是我六歲的作品吧!
撾子兒
北方的天氣,四季分明。孩子們的遊戲,也略有季節的和室內外的分別。當然大部分動態的在室外,靜態的在室內。女孩子以女紅兼遊戲是在室內多,但也有動作的遊戲,是在室內舉行的,那就是“撾子兒”。
撾子兒的用具有多種,白果、桃核、布袋、玻璃球,都可以。但玩起來,它們的感覺不一樣。白果和桃核,其硬度、彈性差不多。布袋裏裝的是綠豆,不是圓形固體,不能滾動,所以玩法也略有不同。玻璃球又硬、又滑,還可以跳起來,所以可以多一種玩法。
單數(五或七粒)的子兒,一把撒在桌上,桌上鋪了一層織得平整的寬圍巾,柔軟適度。然後拿出一粒,扔上空,手隨著就趕快揀上一顆,再扔一次,再揀一顆,把七顆都揀完,再撒一次,這次是同時揀兩顆,再揀三顆的,最後揀全部的。這個全套做完是一個單元,做不完就輸了。
女性的手比較巧於運用,當然是和幼年的遊戲動作很有關係。記得讀外國雜誌說,有的外科醫生學女人用兩根針織毛線,就是為了練習手指運用的靈巧。
撾子兒,冬日玩得多,因為是在室內桌上。記得冬日在小學讀書時,到了下課十分鍾,男生搶著跑出教室外麵野,女生趕快拿出毛線圍巾鋪在課桌上,撾起子兒來。
為了收集這些玩具給《漢聲》,我買來一些白果,試著玩玩。結果是扔上一顆白果,老花眼和略有顫抖的手,不能很準確的同時去揀桌上的和接住空中落下來的了。很悲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