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五裏橋小店出事(1 / 2)

正午時分,位於粼江市北城五裏橋大街路北中段的“口福多千層餅店”櫥窗前,排著長長的隊伍,粗粗估計不少於五、六十人。

烈日當空,馬路上的汽車川流不息,車輪駛過,帶來陣陣熱浪,不斷襲擊著人行道上的隊伍。

人們皺起眉頭,將手裏的報紙、紙巾等物品當成扇子使勁兒忽扇,同時議論紛紛。一是抱怨窗口賣貨速度太慢,夥計的技術不過關,顯然沒有受過正規培訓,屬於匆忙上崗。

二則是抱怨這粼江城的夏天近些年來越來越熱了,今年尤甚。究其原因,有說是因為汽車太多,塞滿了馬路;有說是人口增加太快,無序流動;還有什麼現在的人都太嬌氣,隨便就要開空調,不計其數的室外機整天往外排放熱量等等。

“早先粼江的天氣多好啊,還不是來了這麼多外地人鬧的。”一位五十來歲的中年男人敞開襯衣扣子扇風,語氣中充滿了今不如昔的感慨。

“就是,就是。來的太多了,還都賴著不願意走。”他的一名同伴深以為然,隨聲附和。

以前來粼江的外地人大部分是遊客,玩兒上幾天就走。現在情況則不同了,很多都是來工作定居的,由此帶來了諸如道路擁堵、空氣質量下降、水電醫療教育資源供應緊張等不少社會問題。當然,這也是現代大城市的通病。

誰知隊伍中也有外地人,聽見這話頓時就不樂意了。立刻出言反駁,說自己這些人來到這兒可不白給,為城市建設做出了很多貢獻,還照章納稅。否則粼江哪兒能發展得這麼快這麼好?

隊伍裏其他人反正也閑得沒事兒幹,有了話題正好解悶兒。於是分成兩派吵吵嚷嚷起來。

穿一身白色工作服、戴著白帽的強子和夥計小趙都站在操作台前,這會兒可沒心思理會外麵的爭執。他倆分工合作,切餅、裝袋,收錢,單調的動作不斷地重複著,臉上汗津津的。

盡管屋內開著電風扇,但仍然抵不過這夏日酷暑。

自從在北城開張以來,生意進展得異常順利。口福多以往的名聲,再加上千層餅實打實的高品質,很快就打開了局麵。

經銷商聯合會十幾家會員的新店,雖然分布在北城不同街區,但據信息反饋,基本情況都差不太多,東西極受歡迎,獲得了廣大顧客群體的普遍認可。

而口福多生產基地那邊,新投產的十七號院已經由試運營期的日產一千五百張千層餅,很快提升到兩千五百張的滿負荷設計產量。

盡管如此,但旺盛的需求仍導致每天的批發配額都不夠賣。

但從目前來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口福多基本上沒有再次擴張的可能性,也就暫時保持著那兩個小院子的生產規模了。

追逐利潤是商人的本能,當前火熱的銷售狀況雖然使他們獲利豐厚,但巨大的市場潛力仍讓他們感到不滿足。

由此,曾經有聯合會成員向胡會長提出建議,說口福多既然生產能力有限,那麼何不分一些工作出來讓聯合會的人承擔?

比如由口福多向經銷商們提供一部分千層餅生鮮餡料,再進行烹製工藝的培訓。這樣大夥兒就可以在自家的店裏現做現賣,產量肯定能提高不少,雙方的利潤也都會增長。而且這樣做也不至於泄露產品的配方,保證了廠家的利益不受損害。

另外,因為餅子是新鮮出爐的,味道顯然更佳,更受顧客歡迎。如此做豈不是兩全其美、雙贏的局麵?

提議受到了會員們的積極響應,胡會長與孫、金兩位副會長碰過頭之後,也覺得頗有道理。於是前往秀水巷十七號院與張鳳蘭進行協商。

不過這一貌似雙贏的建議,卻遭到了張鳳蘭果斷的拒絕。

理由很簡單,為了確保口福多的金字招牌,必須由生產基地直接出成品。

俗話講人心難測,尤其是在麵對豐厚利潤的時候更是如此。如果由己方提供餡料,那麼誰能保證每一位經銷商在製作過程中都能夠足斤足兩地使用?例如其中最為簡單的小手段,就是將自製餡料兌入正品餡料之中,魚目混珠,以達到降低成本、多出餅子的目的,使得利潤最大化。

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那麼口福多千層餅的品質就會受到影響,這個責任顯然是誰也承擔不起的。

至於承諾和監控都沒什麼大用,這是由無數事實得以證明的。普通人抵禦誘惑的能力相當有限,所以還是盡可能減少其犯錯誤的機會為好。

胡會長沉吟一陣,也想明白了確實就是這麼回事兒。於是歎口氣搖搖三綹胡須,放棄了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