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創業對衝經濟下行壓力(1 / 2)

經濟增長真正激動人心的就是非連續性的飛躍。經濟當中有很多連續性的東西,支撐了我們的經濟一代一代源遠流長。但是經濟要有看頭,最關鍵的還是要有飛躍。熊彼特把這個飛躍叫創新,產品的創新、生產方式的創新、原料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開辟了新的市場找到了新的搞經濟的辦法。沒有創新的衝擊,經濟就很平庸,頂多人口規模與經濟總量一起變大,但人均水平沒有持續提高。

熊彼特還有一個看法,經濟增長是人的活動,總會有波動。當然,他對長波、短波周期的估計,今天看劃得過於機械了。不過經濟總有波,則得到驗證。比如大家正在經曆中國經濟的一個很大的轉變,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實際上是一個高位下行的態勢。2007年中國GDP增長最高的季度算成年率是15.2%,到2014年最低隻有7.3%。2015年“兩會”講下行壓力還是很大,當年要實現的增長是7%左右,大數看過去,增長速度降低了一半。所以,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和今後一段時間,好多企業、行業和地區,還是蠻困難的。這個波怎麼對付?高速增長有慣性,上山容易下山難,因為高速增長時期很多成本慣性有延滯性。高速增長時大家用人搶人,工資就高,大家都要拿地塊,地價就高,大家爭用資源,所有資源的價格就高,政府的雄心也大,抽稅也多。到了經濟下行一來,並不是所有指標同時都一起下來的。對很多企業來說,賣價下去了,但成本沒有馬上下去。這時候怎麼生存?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創新突圍。

道理是同樣的成本,生產不同的東西,其含義就不一樣。用老辦法生產老款式的產品,成本壓力當然不堪負擔。但如果有一點創新,同樣的成本就負擔得起了,這是最近一個時期很多企業的生存之道。喬布斯用的那些工程師不會便宜吧?為什麼用得起?蘋果手機在美國蕭條時期還有能耐讓大家通宵排隊爭相購買!這是什麼力量?就是以創新消化成本的力量。華為也一樣,2014年我們去考察時華為主動給新進入的員工加薪。它就沒有成本壓力?有,但創新的產品讓它更有競爭力。

當然,創新的風險非常高。像今天這裏這麼多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以及各個年代企業家們腦子裏冒出來的新主意,到底哪個最後在市場上會成,哪個能長久引領潮流?恐怕上帝也不一定知道,為此就要有一個合適的體製完成這個艱巨的篩選過程。現在我們都知道,這個體製不可能是別的什麼東西,隻能是市場經濟的體製。

什麼是市場經濟的體製?市場經濟的體製就是最大限度提供創新創業機會的體製,就是保護企業家發揮創新職能的體製。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不管你是幾零後,有個想法、有個創意就可以試一把。能不能說服形形色色的投資人支持你來試一把?然後把創意變產品,把產品放到競爭的市場舞台上接受檢驗。現在看,走出溫飽以後,要對付起起伏伏經濟增長之波,也就隻能靠這一套。這個體製已寫進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叫“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我的理解,就是搭一個平台,招呼天下英雄好漢,把連續過程當中可能產生飛躍的創意,從想法變成商業計劃,變成產品,變成服務,然後拿到市場上來檢驗。

經濟增長真正激動人心的就是非連續性的飛躍。經濟當中有很多連續性的東西,支撐了我們的經濟一代一代源遠流長。但是經濟要有看頭,最關鍵的還是要有飛躍。熊彼特把這個飛躍叫創新,產品的創新、生產方式的創新、原料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開辟了新的市場找到了新的搞經濟的辦法。沒有創新的衝擊,經濟就很平庸,頂多人口規模與經濟總量一起變大,但人均水平沒有持續提高。

熊彼特還有一個看法,經濟增長是人的活動,總會有波動。當然,他對長波、短波周期的估計,今天看劃得過於機械了。不過經濟總有波,則得到驗證。比如大家正在經曆中國經濟的一個很大的轉變,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實際上是一個高位下行的態勢。2007年中國GDP增長最高的季度算成年率是15.2%,到2014年最低隻有7.3%。2015年“兩會”講下行壓力還是很大,當年要實現的增長是7%左右,大數看過去,增長速度降低了一半。所以,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和今後一段時間,好多企業、行業和地區,還是蠻困難的。這個波怎麼對付?高速增長有慣性,上山容易下山難,因為高速增長時期很多成本慣性有延滯性。高速增長時大家用人搶人,工資就高,大家都要拿地塊,地價就高,大家爭用資源,所有資源的價格就高,政府的雄心也大,抽稅也多。到了經濟下行一來,並不是所有指標同時都一起下來的。對很多企業來說,賣價下去了,但成本沒有馬上下去。這時候怎麼生存?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創新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