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降中趨穩,宏觀政策重在穩定(1 / 3)

經濟運行呈現“高增長、低物價”格局

前8個月,經濟運行總體上呈現出“高增長、低物價”格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景氣指數顯示,宏觀經濟主要領先指標在2009年11月份達到峰值後持續回調,但仍高於100的正常水平。預計GDP三季度當季增長將回調至9.7%左右。這種回調除了基數因素外,政策調整效果顯現是主要原因,回調幅度基本處於正常範圍。受特殊天氣和翹尾因素的影響,前8個月CPI呈一定上升趨勢。從國際看,受世界經濟複蘇進程放緩和美元升值影響,大宗商品價格大多已經走低,短期內通脹壓力將有所減輕。從國內看,農產品批發價格指數在2月達到108.1,創2008年來新高,此後呈持續回落態勢,6月已經降為98.6,隨後7—8月又有所回升,但回升動力已經不強。

與此同時,經濟運行效益明顯提高。1—8月工業增加值增長16.6%,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累計達到1.26萬億元,同比增長為46.7%;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1—7月達到1.88萬億,同比增長61.1%。1—8月財政收入累計達到5.7萬億元,同比增長23.6%。這既有2009年同期基數低的原因,也是高增長、低物價下經濟運行整體效益改善的直接體現。

經濟運行態勢總體降中趨穩

從四季度走勢看,雖然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有所緩和,但世界經濟複蘇進程總體放緩,國內投資因房地產市場調整也存在較大幅度下滑的可能。預計2010年全年經濟增長降中趨穩,但不能完全排除風險因素疊加引發增長滑坡的可能。

世界經濟複蘇進程放緩,我國出口增長有所下降

世界經濟複蘇進程放緩。受希臘主權債務危機拖累,發達國家普遍麵臨削減財政赤字、化解債務風險的壓力,加上刺激性政策的力度和效果明顯減弱,世界經濟複蘇進程放慢。進入6月以來,美國、歐元區、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的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都出現下滑。大宗商品綜合指數(CRB)和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BDI)也分別從5月和6月出現明顯回落。德國和日本短期經濟增長相對強勁,但主要得益於歐元貶值和美元升值帶動短期出口增長,國內需求增長動力仍顯不足。高額的債務和高企的失業率改變了市場的整體預期,下半年世界經濟複蘇步伐將放緩。

二次衰退的可能性不大。主權債務問題由來已久,其成因複雜,解決也將是一個長期過程。主權債務危機與銀行危機不同,擁有國際流通貨幣發行權的主權國家出現資不抵債的可能性很小,最壞時可通過“債務貨幣化”的方式還債。政府高杠杆率的傳染性小於私人部門,在短期內可能會因為某些突發事件或投機性衝擊給金融市場帶來間歇性動蕩,但不至於演變為如同雷曼兄弟倒閉所引發的信用危機、金融體係功能停滯和嚴重經濟衰退。雖然各國經濟複蘇放緩,但總體經濟景氣明顯好於2009年。除非歐債危機進一步惡化、蔓延,特別是西班牙、意大利債務危機全麵爆發,投機者攻擊歐元和歐元區國債,引發金融市場大幅波動,甚至歐元區外國家和地區的主權債務問題也逐步暴露,否則世界經濟出現二次衰退的可能性較小。

經濟運行呈現“高增長、低物價”格局

前8個月,經濟運行總體上呈現出“高增長、低物價”格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景氣指數顯示,宏觀經濟主要領先指標在2009年11月份達到峰值後持續回調,但仍高於100的正常水平。預計GDP三季度當季增長將回調至9.7%左右。這種回調除了基數因素外,政策調整效果顯現是主要原因,回調幅度基本處於正常範圍。受特殊天氣和翹尾因素的影響,前8個月CPI呈一定上升趨勢。從國際看,受世界經濟複蘇進程放緩和美元升值影響,大宗商品價格大多已經走低,短期內通脹壓力將有所減輕。從國內看,農產品批發價格指數在2月達到108.1,創2008年來新高,此後呈持續回落態勢,6月已經降為98.6,隨後7—8月又有所回升,但回升動力已經不強。

與此同時,經濟運行效益明顯提高。1—8月工業增加值增長16.6%,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累計達到1.26萬億元,同比增長為46.7%;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1—7月達到1.88萬億,同比增長61.1%。1—8月財政收入累計達到5.7萬億元,同比增長23.6%。這既有2009年同期基數低的原因,也是高增長、低物價下經濟運行整體效益改善的直接體現。

經濟運行態勢總體降中趨穩

從四季度走勢看,雖然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有所緩和,但世界經濟複蘇進程總體放緩,國內投資因房地產市場調整也存在較大幅度下滑的可能。預計2010年全年經濟增長降中趨穩,但不能完全排除風險因素疊加引發增長滑坡的可能。

世界經濟複蘇進程放緩,我國出口增長有所下降

世界經濟複蘇進程放緩。受希臘主權債務危機拖累,發達國家普遍麵臨削減財政赤字、化解債務風險的壓力,加上刺激性政策的力度和效果明顯減弱,世界經濟複蘇進程放慢。進入6月以來,美國、歐元區、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的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都出現下滑。大宗商品綜合指數(CRB)和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BDI)也分別從5月和6月出現明顯回落。德國和日本短期經濟增長相對強勁,但主要得益於歐元貶值和美元升值帶動短期出口增長,國內需求增長動力仍顯不足。高額的債務和高企的失業率改變了市場的整體預期,下半年世界經濟複蘇步伐將放緩。

二次衰退的可能性不大。主權債務問題由來已久,其成因複雜,解決也將是一個長期過程。主權債務危機與銀行危機不同,擁有國際流通貨幣發行權的主權國家出現資不抵債的可能性很小,最壞時可通過“債務貨幣化”的方式還債。政府高杠杆率的傳染性小於私人部門,在短期內可能會因為某些突發事件或投機性衝擊給金融市場帶來間歇性動蕩,但不至於演變為如同雷曼兄弟倒閉所引發的信用危機、金融體係功能停滯和嚴重經濟衰退。雖然各國經濟複蘇放緩,但總體經濟景氣明顯好於2009年。除非歐債危機進一步惡化、蔓延,特別是西班牙、意大利債務危機全麵爆發,投機者攻擊歐元和歐元區國債,引發金融市場大幅波動,甚至歐元區外國家和地區的主權債務問題也逐步暴露,否則世界經濟出現二次衰退的可能性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