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妙真排行第四,因有“楊四娘子”之稱。她在“紅襖軍”中有相當高的威望,人稱“姑姑楊妙真的“紅襖軍“後來和農民將領李全率領的濰縣、安丘、臨朐地區的反金武裝會合。(宋史叛臣列傳中李全上)記載,李全者,濰州北海農家子。”“以弓馬趫捷,能運鐵槍,時號‘李鐵槍’。”又寫道:
(楊)安兒妹四娘子狡悍善漪射,劉全收潰卒奉而統之,稱曰“姑姑”,眾尚萬餘,掠食至磨旗山,(李)全以其眾附,楊氏通焉,遂嫁之。
因為戰爭形勢的變化,楊妙真部因金軍猛攻,難以支撐,於是接受了南宋政府的招撫,南下歸宋,駐守於楚州(今江蘇淮安)。
因為抗金有功,李楊夫婦取得了一定的政治地位(李)全進達州刺史,妻楊氏封令人。”宋寧宗時,李全又累進承宣使。然而後來降元,成為南宋之患。有人曾經斬一婦人以為楊氐,函首“驛送京師”,竟然“傾朝甚甚”,可見這位楊四娘子的影響之大她曾經自稱“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這一說法,可能並沒有太多的誇張。
清人郭馨的(濰縣竹枝詞)又有說到女將楊妙真“梨花槍”的:
漁翁七十眼麻搽,健雉登州休更誇。
利與雪天人半屋,梨花搶好說楊家。
原詩附注:
……別畫湖東有地,俗傳為李全妻楊妙真演梨花槍處。從正史中的記述著,這位女子不僅“#騎射”,而且狡悍淫蕩。然而從(濰縣竹枝詞)所記錄“漁翁七十”的傳說看,似乎楊妙真的形象,在民間與在當權者中有所不同。
在(宋史叛臣列傳中李全上)中關於楊妙真、李全事跡的記述中,還有這樣一如值得我們注意的史實,李全追殺金兵,戰不利:
金騎兵三百冬至,(李)全欣然上馬,伸帳前所有騎赴之,殺教人,奪其馬,逐北抵山穀。上有龍虎上將軍者,貫鋃甲,揮長槊,盛兵以出,旁有繡旗女將馳槍突鬥。會請將至,攏(李)全以出。乃退保長清縣,精銳喪失大半,統製陳孝忠死馬。…龍虎上將軍者,東平副帥千不搭;女將者,劉節使女也。
在伏擊李全部隊的金軍中,竟然也可以看到“馳槍突鬥”的驍勇女將,即所謂“劉使節女''
從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30年)起,據說在淮西壽春(今安徽壽春)、舒城(今安徽舒城)一帶實現割據的張用的部隊中,也曾經有-位人稱“一丈青”的女將軍。
“一丈青”原為馬皋之妻,馬皋死後,被一位名叫閭勅的將官收養為義女。當張用軍遊擊至於濠州(治所在今安徽鳳陽東北)時,閭勅與之相逢。出於勸說張用歸附南宋王朝的目的,他將“一丈青”許與張用為妻。然而張用並未因此被宋廷收編,反而得到了一名剽悍善戰的女將作為助手。
後來成為張用軍的中軍統領的“一丈青”,據說能夠帶甲上馬作戰,而且稱能與千人為敵。
(宋史列女傳曾氏婦)說到宋理宗時代寧化(今福建寧化)晏氏禦寇固守萬安砦的事跡:
曾氏婦晏,汀州寧化人。夫死,守幼子不嫁。紹定間,寇破寧化縣,令佐俱逃。將樂縣宰黃焊令土豪王萬全、王倫結約請砦以相賊,晏首助兵給糧,多所殺獲。賊忿其敗,結集愈眾,諸砦不能禦,晏乃依黃牛山傍,自為一(三朝北盟會編)卷一三八(史康民及金人戰於定遠縣)
一日,賊遣數十人來索婦女金帛,要召其田丁請曰:
曹衣食我家,賊求婦女,意實在我。汝念主母,各當用命,不勝即殺成。”因解首飾悉與田丁,田丁感激思奮。晏自撾鼓,使請碑鳴金,以作其男。賊複退敗。鄰鄉知其可依,孥家依黃牛山避難者甚眾。有不能自給者,晏悉以家糧助之。於是聚眾日廣,複與(王)倫、(王)萬全家共措置,析黃牛山為五砦,選少壯為義丁,有急則互和應援以為掎角,賊奏攻弗克。所活老幼數萬人。
地方官府遺人遺以金帛,“晏悉散給其下;又遺楮幣以勞五砦之義丁,且借補其子,名其砦為‘萬安’。”事聞朝廷,詔封晏氏為恭人,仍賜冠帔,其子特與補承信郎。
類似的情形,其實是比較常見的。
八百媳妃元代曾經發生征伐“八百媳婦”的戰爭。
所謂“八百媳婦”,是西南邊地土司名。(元史陳天祥傳)等又稱之為“八百媳婦國''(元史哈剌哈孫傳)也說西南夷有八百媳婦國未奉正朔,請往征之。”據說當地部落首領有妻八百,各領一寨,於是有“八百媳婦”之稱。其地在今緬甸撣邦東部及泰國北部,西至薩爾溫江,東至湄公河的地區。“八百媳婦”,很可能是多數或全部以女子為首領的部落群。
元成宗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遣劉深、合剌帶、鄭祐將兵二萬人征八百媳婦。”次年二月,“立征八百媳婦萬戶府二,設萬戶四員,發四川、雲南囚徒從軍。“四月,“調雲南軍征八百媳婦。”因“八百嬝婦”的激烈反抗,元軍終於失利。於是,大德六年(公元120.1302年),“罷征八百媳婦右丞劉深等官,收其符印、驛券。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三月,“以征八百媳婦喪師,味劉深,笞合剌帶、鄭祐。”
元朝廷征伐“八百媳婦”的戰爭,又引發了順元(今貴州貴陽)等地區民眾的武裝反抗,女性部族領袖折節(或寫作“蛇節”)所直接領導的起義,影響尤為顯著。
許有壬(劉平章神道碑)寫道:
大德辛醜,……鬼囡酋折節蝥宋隆濟叛。初,右丞劉深言:“西南夷有所傅‘八百螅婦''者,沃壤多產,可取。”朝廷信其言,命之出師湖南北,轉楮十不致一,民為碩產,役夫死者相枕藉。折節乃粱師阿那妻,健黠而能兵,師過其咣,不堪蹂蹢,遂板,遮(劉)深兵,圍貴州,朝廷患之。黃音(劉公神道碑)又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