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1 / 1)

後記

趙瑞民博士在為拙著<秦漢交通史稿><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4年版>寫的一篇書評中,有這樣一段話“在秦漢時期的知識體係中,交通並沒有獨立的地位。司馬遷號稱百科全書式的巨著<史記>,以及班的<漢書>,都有記栽社會生活重要內容的專篇——‘書’和‘誌''交通非但不能單獨成篇,各誌書中所涉及到的相關內容也不多。劉向、劉欹父子所編撰的中第一部目錄學著作〈七略>,其中也沒有史通這一類目,珥為時確實沒有這方麵的著述。兩音苟馬彪所撰的〈續漢書>劍設了<輿版誌>,有了記迷車輛的內容,與交通史有密切關係,可憚誌書的用意是在閑明禮製,雖然羅列了不少車的名卻反缺不出交通運輸的真實麵不但是秦漢時代,整個中81古代的知識體係中,交通始終沒有獨立的地位,這從清代一萬卷的大類書<古今田書集成>的分類十就可以看。隻有<清史搞>創設了<交通誌>,濘是民國時期所修的史書,記迷的內容全是鴉片戰爭以後的事了。這就使我們能夠想象到,搞交通史的研究難度有多麼大”(<采銅於山,這鑄新篇——讀<棬漢交通史稿><中書評>1995年1月總第3期)中明古代交通史的研究,中國傳洗交通形態的研究,確實有缺乏比較集中的資料這樣的困難。此外,學界中注意這一,題的研究老相對來說人教不是很多,也使得有誌於推進這樣的研究的人們未能形成較為集中的力量。

不過,已泫有許多學者認識到,交通對於曆史文化的總體麵猶,確實表現出極其重要的作用。

李學勤先生經指出,史通史一1被認為是經濟史的組成部分,近年出版的各種書目都是這樣分類的。實際上交通史作為一個學科分支,牽涉的方麵很廣,不止與經濟的科種內涵,如農業、工亞、貿易、賦稅等等息息相關,和國家政治組織、文化傳播、民族關係、對外的交往,也無不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所以對交通史的探討會對螯個曆史文化研究起重要的推進作用。”<秦漢交通史>《序》

至於交通形態對民族心埂,對民族精神,以及對民族性格的影嶮,屯逐斯51起人們的重視。

一本書的寫作,就是希望從這一角度進行必要的分析,以求對於中國侍統文化關幹持廣的認識和裹解雔夠有所深入。

由於學力的瑉製,本書的疏談必然難免。此次改定,仍然因時的倉促,自未能一一彌補蚱正。因此熱誡期叟得珣枇評指正!

本書出版,得到東方出版社方鳴、到羋以及敦址文藝出版社進餘、邛爭縝諸位先生的鼓勘和幫助,謹此深致請憂!

王子今

明5年9月18日於北京大有莊1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