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額打賞會在平台所有直播間裏飄出寶箱讓觀眾們去搶,又吸引來一大批人!
這一係列操作直接讓博物館直播間粉絲數破了十萬。
吳普現在同樣不缺錢,但別人的好意還是要感激的。
他向還沒離開的平台一哥道了謝,又認認真真和其他觀眾道了別,說是要帶蘇軾去市區看看,市區很多地方不適合開無人機,所以今天的直播暫時先到這了。
要是他們回來得早,也許還可以直播蘇軾學自行車,留下一些值得存下來反複欣賞的珍貴影像!
蘇軾:“………………”
總覺得吳小友這話有點不懷好意。
吳普下播下得很幹脆,直播間很快變成黑屏。
吳普非常謹慎小心地把畫收起來,和蘇軾一起走路去開車。
蘇軾早上已經從吳普聽說過近現代交通工具的重大變革,見到比無人機大無數倍的鐵疙瘩也沒太震驚。
他坐到車裏後倒是一直盯著吳普抓著的方向盤看,很有些躍躍欲試的衝動。
吳普見狀說道:“現在博物館沒人來,回來後我可以教你在廣場上開開,不過你不能上路,上路得有駕照,你一時半會肯定考不來。”
蘇軾這情況根本不適合考駕照:一來他和其他人語言不通,二來他筆試不好過,三來他最好還是不要碰這種需要和國家機關打交道的事。
蘇軾沒想到這時代駕車還要考證,隻得望車興歎。
等開出大路,看到的車型多了,蘇軾的注意力就被轉移走了,開始問吳普那些大大小小的車有什麼區別。
吳普一邊解答著蘇軾的問題一邊往市區開,一路上倒是不至於太無聊。
相比吳普和蘇軾的輕鬆悠閑,他們早上的直播正以各種各樣的方式開始往外傳播。
有人是看完直播跑去和人討論,有人是直接把錄屏內容發布到其他平台去。
比如姚教授那個平均年齡六十歲的老友群,就在認真探討著蘇軾在直播裏用的到底是哪裏的方言。
說句托大的話,他們這個群也算是國內語言學的半壁江山,沒想到居然沒一個人能聽出個究竟來!
可就像是那些小年輕討論的那樣,這樣一種陌生的方言,聽著聽著竟能聽出幾分親切感來。
真是奇了怪了!
如果說蘇軾那一口北宋官話隻是讓一小部分人驚詫和疑惑,那麼眾人剪輯出來的作畫過程則是火出圈了。
沒辦法,蘇軾提筆作畫題字時的畫麵實在太有感覺了!
那神色、那動作、那姿儀,瞧著活脫脫就是蘇軾本人!
那畫和那字瞧著也很像那麼一回事!
這位“東坡先生”真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落魄演員嗎?
在這個虛假和欺騙常見到幾乎所有人習以為常的時代,有真本事的人往往會讓人不由自主地生出幾分好感來。
那位熱心的平台一哥更是在自己的社交賬號上直接開誇——
“館長和這位‘東坡先生’實在太用心了,大家可以仔細看看這位‘東坡先生’用筆的姿勢。”
“他是用三指單鉤執筆,而且還是枕腕書寫,這樣寫出來字有‘左秀右枯’的特點——這一特點在蘇東坡的傳世之作裏麵多有體現,黃庭堅也曾經針對這一點調侃說蘇東坡的字是‘石壓□□’!”
“看這樣的直播真是一種享受,你要是足夠了解蘇東坡的話肯定可以從各種細節發現很多有趣的彩蛋,建議有興趣的人都關注一下這個直播間@清陽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