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談話之前,福康安主動要求府上的廚子為他們備些馬蹄糕,就已經夠讓他詫異的了,本以為福康安這麼做是為了在阿瑪和長兄麵前賣好,可沒想到,這點心要來了之後,竟是福康安自己吃得最多!不知不覺間,一碟子點心便被吃完了。
福靈安對於自己的弟弟顯然也有幾分了解,在聽了福隆安的話後,亦是驚訝地看著福康安道:“你向來不喜歡這些甜甜膩膩的東西,之前我拿糕點逗你,你連個多餘的眼神都不肯給我,如今你這是……轉性兒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福靈安和福隆安才不相信自家弟弟會無緣無故就變了呢。
福康安聞言,耳朵尖有些微紅:“什、什麼轉性兒了,以前因為你們總拿糕點來逗我,所以反感,現在突然發現味道還湊合,就多吃了幾塊,不、不行嗎?”
如果他說話時底氣能夠足一些,不要總是打磕巴,指不定福靈安和福隆安真會信了他的說辭。
在聽完了他的話後,福靈安與福隆安交換了一個眼神。
——要探究一下弟弟為何反常嗎?
——當然,作為好兄長,可不能不關心自己的弟弟啊。他究竟想隱藏些什麼呢?
可惜這會子福康安並沒有看他的兩個兄長,否則,他就能及時發現兩個兄長掩藏在平靜表麵之下的不安分的心思了。
最後,輪到了幺子福長安。
福長安比福康安還要小上兩歲,是家中的老幺,生得十分可愛,如今正一團孩子氣。
家中最小的子嗣難免會受到幾分偏愛,這一點,哪怕是放在頗喜歡跟兄弟互相傷害的福隆安身上,也十分合用,福康安也對這個幼弟頗為喜愛,許是因為福長安年齡與福康安最為相近的緣故,他表現得也最為親近福康安。
當福長安忽略福隆安的示好,轉投福康安的懷抱中時,福隆安的臉色似乎有些黑。
福康安見狀,得意洋洋地昂著腦袋,似是扳回了一局似的。
他對傅恒道:“四弟現在已經學會了好多字了。”說著,將自己平時都教了福長安什麼,詳盡的告訴了傅恒。
似福長安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本就沒有多少可令人操心的地方,傅恒也樂得聽福康安跟他講述福康安與福長安平時的有愛互動。
一場父子間的交談會,很快就過去了。
在一切結束之後,福隆安對小廚房吩咐道:“明日三弟從上書房中回府之後,為三弟備上一份綠豆糕,別說是我吩咐的,就說是阿瑪特意命人為他備的,看看他是什麼反應。”
小廚房上的人以為這又是兄弟之間的“小驚喜”,便沒有多問,隻依言照辦。
第一日,是綠豆糕,第二日,是花生糕,第三日,是海棠糕,第四五六日,分別是桂花糕、茯苓糕、紅豆糕……
果然不出福隆安和福靈安所料,雖然福康安在聽說這些糕點是傅恒特意命人為他準備的之後,都乖乖吃了,可他麵兒上那勉強的表情,可不像是喜歡這些糕點的模樣。福康安想拿給幼弟福長安吃,可惜福長安對這些糕點也表現得興致缺缺。
看起來,他似乎隻對馬蹄糕態度稍稍特別一些。可是,為什麼呢?
說起來,自家弟弟的異常,也不僅僅隻體現在他口味的變化上,福隆安發現,自從福康安進入上書房之後,他每日跟自己一道習武的時間,就縮短了。相反,他用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他往日裏最不感興趣的功課上,那股子拚命勁兒,也引起了福隆安深深的懷疑。
跟在福康安身邊兒的小廝說,自家主子是為了在旬考中不給富察家丟人,才這般賣力。福隆安對這個答案,卻不怎麼信。他的弟弟,他最了解,福康安興許會為了維護富察家的顏麵,從原本的五六分努力,上升到七八分,但絕對做不到如眼下這般打了雞血似的。
直到福隆安從小廝口中掏出,最近在上書房中負責給福隆安補習功課的是五公主,福隆安才終於明白了什麼似的。
卻說福康安,在連著吃了好幾日的點心後,深感“父愛沉重”,他實在是承受不來,便跑到傅恒麵前去,請求自家阿瑪別再繼續用各式各樣的甜點來轟炸他了。
結果,隻得到了傅恒一個茫然的眼神:“為父幾時命小廚房為你準備點心了?”
福康安這才意識到,自家又被自家無良兄長給戲弄了。
若是早知道這點心不是傅恒為他準備的,他何苦每天都皺著眉頭逼著自己至少嚐個幾塊?
真是太可惡了!福康安覺得自己的拳頭硬了!
……
上書房新入學的學子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中迎來了旬考。
很多人顯然還沒有相關經驗,也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旬考結束之後,趴在桌上長籲短歎、背景蕭瑟的小蘿卜頭們並不在少數。
若是讓不知情的人看見了,隻怕還以為這是科舉考試現場呢,誰能料到,這隻是上書房中一場小小的旬考。
與那些哀嚎悲歎的人相比,芃芃倒是反應平靜且適應良好,不像是剛剛考完一場試,反倒像是完成了一件日常任務一般。
本來她就不是靠這個吃飯的,即便是她考得不好,太傅們也不會說她,乾隆也不會斥責她,她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更何況,她對自己有信心。
“喂,你感覺自己這回考得怎麼樣?”芃芃用胳膊肘捅了捅福康安,卻見福康安的手像是觸電般收了回去:“咳,不太清楚,應該……還行吧。”
“幹嘛這個反應啦,就算你考得不好,我也不會吃了你呀。”
頂多就是事後再給你多加個小灶,芃芃心中默默地道。
短時間內要讓福康安在功課方麵有極大的提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隻是想要讓福康安的成績得到提升,打一打十一阿哥的臉,那還是有捷徑可走的。
#三年科舉五年模擬了解一下。#
雖說現在市麵上並沒有類似的書籍,且太傅們的教學與考試內容也並不完全是科舉考試的內容,但芃芃覺得,他們在有過幾次考試經驗之後,完全可以根據太傅們的出題偏好,進行一番總結,並展開相關的針對性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