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妃聞言, 整個人如同遭受了巨大的打擊一般,不敢置信地看著四格格,半晌後, 才道:“額娘從來沒有想過,你竟是這樣看待額娘的……原來, 不管現在額娘做什麼, 落在你的眼中, 都成了居心叵測的證明……”
她身邊兒的心腹宮女一般安撫著她的情緒, 一邊兒用不讚成的眼神看著四格格:“四格格, 咱們娘娘一直都很關心您,興許有時候, 她用的法子不是很妥當,造成了您對她的誤解,但不管怎麼說, 您都不應該這樣剜她的心窩子啊, 您這樣,讓她多傷心啊。”
主仆倆一唱一和,一個負責哭得梨花帶雨,將被孩子傷害的慈母形象演繹得生動而又到位, 一個則是苦口婆心,用看待不懂事的孩子的目光來看著四格格, 試圖讓四格格“迷途知返”。不得不說, 在感情的渲染方麵,她們做得還是極為到位的, 若是此時在她們跟前的四格格意誌不夠堅定,隻怕就會對自己的認知產生懷疑,思考著自己是不是把純妃想得太壞了。
隻可惜, 四格格對純妃早已失望,且她的性子中,帶著一種孤注一擲的執拗,從前她信任純妃的時候,對純妃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絲毫不加以懷疑,哪怕是純妃傷害了她,她也隻會試圖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然而,一旦她對純妃徹底失望了,那麼,哪怕純妃的言語再怎麼動人,情感再怎麼充沛,她也不會再相信純妃雖說的話。
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這件事,麵對四格格的指控,純妃隻知道“痛哭流涕”,不也是她心虛的證明嗎?否則此時,她和她身邊兒的心腹宮女隻怕早就開始跟四格格擺事實講道理,想辦法讓四格格相信純妃不是她所說的那種人了。
四格格閉了閉眼,道:“我不是傻子,我有自己的思考。額娘,我還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您就讓我離三哥遠著些,不要跟他玩,當時,我問您為什麼,您告訴我,是因為三哥犯了很嚴重的錯,若是我跟他一起玩,汗阿瑪會不喜歡我。您說說,三哥是不是一早就被您放棄了呢?您可別告訴我,您故意冷了三哥這麼多年,也是因為三哥不懂事,您要通過這種方式來‘教育’他!”
“我能夠想象得到,一年前,在我離開皇宮的時候,您多半也是這麼對六哥和六嫂說的吧。會輕易放棄沒有利用價值的孩子的額娘……事到如今,您還在我跟前演什麼慈母呢?算了吧,沒的讓人惡心。”
“再說了,您若真是一心盼著我們兄妹能好好相處,為何您隻不斷地暗示我幫扶六哥,卻對三哥隻字不提呢?本質上,不還是因為利益嗎?”四格格攤了攤手:“您看,我甚至都用不著仔細思考,就能夠找出您這麼都的破綻,您確定,您還要在我跟前繼續裝下去嗎?”
純妃額角有青筋在不斷地跳動著:“你一定要忤逆額娘嗎?”
“我隻不過是說了幾句實話罷了,怎麼能算是忤逆您呢?您看,您也知道我說的都是真的,是不是,所以,哪怕您要往我頭上強加罪名,如今,也就隻有忤逆這一條可以說說了。您若是要以此向我問罪,那麼我也隻能像上次一樣,繼續跪在您的跟前給您磕頭,直到您‘原諒’我為止了。”四格格嘴上說著賠罪的話,眼神卻是分外無辜,看在純妃的眼中,甚至還帶著幾分挑釁的意味。
她在威脅她!
純妃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居然會被自己一手養大的女兒威脅,這在她看來,簡直就是不可接受的。
然而,有了上回的教訓,純妃顯然不可能再以罰跪等手段逼著四格格向她服軟。四格格是個狠人,對別人狠,對自己也狠,為了達到目的,在必要的時候,她甚至可以用自身作為籌碼。這一點,純妃早已看得明明白白。
最終,純妃隻得咬著牙道:“罷了,如今你翅膀也長硬了,本宮現在是管不了你了……”
“額娘明白就好。”一絲明快而又活潑的笑意躍上了四格格的臉頰,她就像是剛剛打了一場勝仗那般歡快:“往後,表麵兒上,我依舊會對恭敬如初,待我出嫁,額娘在宮中若是失了寵缺銀子使了,我也可以每個月遣人送些銀子來給額娘使,權當是報答額娘這些年來的生養之恩。隻是,額娘若是指望著從我身上得到更多東西,卻是不能夠了。”
“說實話,額娘能夠認清現實,也讓我很是欣慰。平日裏若是沒事,我不願意多在額娘眼前晃悠,我相信,額娘應該也不會希望再見到我這個不孝女的臉。往後,除了請安的時間之外,咱們私底下還是別再見麵了。”
說完這話,四格格便站起了身,毫不留戀地離開了純妃的宮中。
隻留下麵色鐵青的純妃,和純妃身邊大感憂心的心腹宮女。
“娘娘,眼下四格格已經徹底跟咱們離心了,恐怕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勸回來的,咱們可怎麼辦啊。”當初純妃那般對待自己的親生骨肉的時候,純妃身邊兒的心腹宮女就覺得不妥。都是純妃的孩子,哪怕是不受寵,又何至於如此區別對待?更何況,四格格所要的也不多,隻要純妃在關心六阿哥的同時,也稍微分出一些真實的關心來給她就好。
可惜,純妃對於沒有用處的物事一向懶得投入更多的精力,心腹宮女雖說得純妃看重,到底也隻是個下人,強行改變純妃的主意。
如今,惡果果然體現了出來。四格格眼看著就要有出息了,卻不肯親近一手將她養大的純妃,反倒是將皇後當做了自己的親額娘,將芃芃當做了她的嫡親姐妹。
其實,不隻是四格格,三阿哥那邊兒的情況也差不多。
在被乾隆訓斥過後的最初那幾年,三阿哥胸無大誌,每日借酒消愁,過得相當頹廢。可後來,娶了三福晉之後,在三福晉的關心和照料之下,慢慢兒的,他的精神狀態有了些許起色。後來,因為芃芃和太後的幹預,乾隆親自在宮中設宴,與三阿哥解開了心結,自那以後,興許是出於一種彌補心理,乾隆對這個兒子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