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6 章(2 / 3)

本以為她被診出懷有身孕了,四阿哥能夠待她好一些,可誰知,四阿哥對於她懷孕一事,毫不在意,醉醺醺的他摟著一名美妾對四福晉說,這名美妾也懷孕了,他很期待美妾肚子中的這一胎,四福晉別以為能夠憑著這一胎拿捏他。

孕婦情緒起伏本就大,四福晉當時聽了這話,險些要被氣哭,後來她一狀告到嘉貴妃處,嘉貴妃也隻是勸她說四阿哥自從被出繼之後心情不好,她身為妻子要體諒自己的丈夫雲雲。向來對四福晉百依百順的嘉貴妃,在這件事上表現得極為冷淡,她甚至還勸四福晉說,雖然她依舊把四阿哥當成自己的兒子,把四福晉當成自己的媳婦,但四阿哥如今在名義上畢竟已經是別人的兒子了,四福晉如今也有了別的婆母,兩口子若是遇到什麼事,最好還是向正經婆母求助,不要越過婆母來找嘉貴妃,否則,四福晉如今的婆母怕是會對四福晉生出不滿之心。

四福晉的婚姻,跟喪偶式婚姻沒有多大區別,甚至還不如喪偶式婚姻,因為她的丈夫每次出現在她的麵前,基本都是來氣她的。

丈夫無情、婆婆無心,懷著身孕的四福晉求助無門,情緒越來越狂躁。

此時,四福晉看到與她幾乎成了對照組的三福晉,新仇舊恨一下子便齊齊湧上了心頭。

同為被乾隆放棄的皇子福晉,憑什麼三福晉就能過得這般幸福,丈夫體貼,婆母關懷,還有娘家人時不時從科爾沁寫信過來安慰,而四福晉卻一無所有呢?

四福晉實在是想不明白!

因此,盡管知道這種行為不合時宜,四福晉仍是當著皇後的麵說起了酸話。

皇後聞言,看向了四福晉。一段時間不見,四福晉精神頭與之前相比似乎差了不少。且她明明是個孕婦,看著卻比懷孕之前還要消瘦一些,不難看出,在懷孕期間,她並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

皇後雖是個極易心軟的人,但並不是什麼人都能夠讓她出手相助的。

歸根結底,三阿哥和三福晉能夠得到皇後的真誠以待,是因為他們夫妻倆率先向皇後釋放出了善意,兩口子都是厚道人,且名義上是皇後的兒子和兒媳,皇後自然不吝於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搭把手,給小夫妻倆一些關懷和照顧。

可四福晉如今又是什麼人呢?允裪一脈在血緣關係上與乾隆已經有些遠了,名義上,四阿哥和四福晉對於皇後來說,隻是宗室旁支,情感上,皇後與這對小福妻之間也並不親近,皇後又有什麼理由為四福晉出頭?或者說,四福晉又哪來的立場,理直氣壯地質問皇後?

是,四福晉如今的確可憐,但她的悲劇,一半兒是四阿哥和嘉貴妃的涼薄造成的,還有一半兒卻得落在她自己的身上。她不想著反思自己的過錯,卻滿心怨恨,見皇後關懷三福晉就心生不平,理所當然地跟皇後要求與三福晉同等的待遇,不得不說,她實在是太拎不清了一些。

三福晉沉著臉對四福晉道:“我是皇額娘的兒媳婦,皇額娘自然疼我。你若是心中不忿,也隻管找你的婆母去,讓你的婆母疼你,可莫要來眼紅我!”

三阿哥也出麵道:“福晉說得沒錯,雖然我心中仍然當你們是我的四弟和四弟妹,但不管怎麼說,如今你們既然已經出繼了,就要多考慮考慮堂叔和堂嬸的心情,莫要隻顧著自己。再者,今日是十三弟的大喜之日,你們當著眾人的麵對皇額娘這般無禮,實在是有些不像話。還不快快跟皇額娘賠罪?”

四阿哥見周圍人紛紛向他們夫妻投來了異樣的眼神,就知道自己夫妻倆如今在宮中的地位不同往日。此時此刻,他將四福晉拉回來削一頓的心都有了。他這個福晉,性子驕縱,脾氣差,還淨會給他惹事,除了出身好一些之外,竟是一無是處!就她這樣的,還抱怨他對她不像三阿哥對待三福晉那般好?

三福晉怎麼說也是個賢內助,且對待三阿哥溫柔體貼、一心一意。四福晉還想著與三福晉比?她也不看看,她哪裏配!

如果說,三阿哥夫婦是皇家的模範夫妻,那麼四阿哥夫婦,就是公認的一對怨偶,且彼此之間的感情,仍在持續惡化之中。如若不是皇室之中沒有和離的先例,隻怕四阿哥與四福晉連明麵兒上的婚姻也要維持不下去了。

盡管不願意向皇後低頭,但四阿哥終究比四福晉清醒一些,知道皇後不是失勢的他們能夠得罪的存在,四阿哥還知道,若是自己無緣無故得罪了皇後,無論是過繼後他名義上的額娘,還是他的親額娘嘉貴妃,都是不會為他出頭的。於是,四阿哥趕忙摁著四福晉的腦袋跟皇後道了歉,向皇後承諾回府之後會好生管教四福晉,而後便不顧四福晉的掙紮,將她拽到了一邊。

皇後看著四福晉被拽開時那不甘的模樣,不由垂下了眸子,語重心長地對四福晉道:“婚姻生活,是夫妻倆共同經營出來的,不是靠著誰體貼誰,誰遷就誰,就能夠維係下去的。想要從對方那兒得到什麼,你得先看看你付出了什麼;兩個人之間若是發生了矛盾和爭執,莫要光顧著埋怨對方,也得看看自己是不是有什麼做得不好的地方。”

說白了,四阿哥和四福晉兩個人,都比較自私,誰都希望由對方來遷就自己、包容自己,兩個人之間自然關係越來越差。唯有相互理解、相互遷就、相互包容,才能夠相互成就,形成正向發展。

皇後看在四阿哥與四福晉曾經叫自己一聲皇額娘的份兒上,最後提醒他們一句。但他們若是聽不進去,那麼他們的事,皇後也不會再去管。

道理是說給能夠與之講道理的人聽的。對於那種聽不進去的人,還跟他講什麼道理呢?

如果說從前皇後在名義上對於教導四阿哥和四福晉還有一定義務的話,那麼現在,連這層義務也沒有了。她願意教導四阿哥和四福晉幾句,那是她的好心,她若是不願意再管這兩人,那也是理所當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