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0 章(1 / 3)

那些流民如今將緩解旱災的希望都放在了芃芃的身上, 對芃芃推崇備至、視若神祇,可一旦旱災的情況遲遲得不到緩解,或者是, 即便旱情得到了一定的緩解, 結果仍然不盡如人意,那麼這些人如今對芃芃有多麼期待和推崇,屆時就會對芃芃有多麼怨恨。

皇後不得不承認, 幕後之人這一出捧殺,實在是手法狠辣,殺人不見血。相較之下, 先前魏氏散布十三阿哥生而克母的流言,簡直就是小兒科。

可事情不該是這樣的, 那些流民不該將虛無縹緲的期盼全部壓在芃芃的身上, 說到底,即便芃芃當真如前幾次一樣, 得了“上蒼指示”,這些東西也隻能做錦上添花之用, 能不能很好地去執行這些指示, 還得看乾隆的,看朝中官員的, 看底下辦事之人的。

若是這則流言隻在小範圍之內傳播, 還沒有蔓延開來,皇後定會不惜一切代價將之壓下。偏偏等到乾隆和皇後察覺到的時候, 這則流言已經彌漫了開來,不好去澄清了。否則,難道要跟底下人說芃芃不是祥瑞,不能庇佑大清度過這次旱情, 所以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芃芃的身上嗎?

要知道,在全國範圍內的旱情大規模爆發的現在,底下的流民們還沒有亂,隱匿在流民之間的叛亂者還沒有打出“皇帝失道,上蒼不滿”的旗號揭竿而起,就是因為有人先一步拋出了“祥瑞公主必能庇佑大清度過難關”這個概念。倘若早知道有一天芃芃會麵臨這樣的境況,皇後恐怕寧願自家閨女身上沒有“祥瑞公主”這個名號,沒有那麼多的聖寵和榮耀,也隻願她能平平安安地長大。

若是朝廷對旱災的處理措不能讓人滿意,芃芃必將成為眾矢之的,乾隆也將麵對天下人的口誅筆伐。畢竟自古以來,人們往往都會將天災人禍與君王失德掛上鉤,在災情嚴重而朝廷無力控製的時候,君王通常是要下罪己詔的。

皇後在為自家閨女操心的同時,也分出了小半的心思來為乾隆擔憂。雖說她與乾隆之間相敬如賓,感情算不上有多深厚,但她與她的兒女們一身榮耀皆係於乾隆身上,乾隆若是遭了難,她自然也會跟著懸心。

芃芃走上前為皇後奉上了一杯清涼降火的茶,而後又伸出手,為她揉了揉太陽穴:“額娘不要焦慮了,您要相信汗阿瑪,也要相信我啊。”

在芃芃剛剛得知有人利用“祥瑞公主”這個名號捧殺她的時候,她自然是不高興的。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能以此為由頭暫時穩住底層人民的情緒,也算是一件好事。底層人民情緒的穩定,有利於朝廷後續工作的開展。如果這件事能夠妥善得到解決,無論是她,還是乾隆的聲望,都將更上一層樓。至於失敗之後會有什麼後果,芃芃拒絕去考慮,到了那時,她多半也涼了,考慮這些也是多餘。

芃芃當初借由“祥瑞公主”的名頭來影響乾隆、影響大清的發展,如今,雖說她的這個名頭被有心人利用,她本人也因此而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她卻並不感到後悔。她既然選擇踏上這樣一條路,便願意承擔隨之而來的風險。

皇後見自家小閨女這般淡定從容的樣子,立馬捉住了她的手,一雙眸子牢牢盯著她:“你可是得到了來自上蒼的啟示?”她怕自家小閨女不知道輕重,強調道:“你若是得到了什麼啟示,你就隻管告訴你汗阿瑪。你若是沒有得到任何啟示,這些日子,你就低調一些,這件事兒你也莫要摻和了,明白了嗎?”

“啟示自然是有的,我準備向汗阿瑪自請去災情最為嚴重的幾個地方祈雨。而後,還有一些措施,需要交給汗阿瑪和他手底下的官員去實施。”

要想穩住人心,光靠著“祥瑞公主”的名頭,是支撐不了多久的,而最為立竿見影的法子,莫過於祈雨。隻要芃芃能夠通過祈雨的手段“求”得雨來,便能暫時穩定住人心,後續一些挖井修渠、在幹旱地帶推廣耐旱作物、從周邊國家“進口”一些糧食以解燃眉之急,乃至於後期一些水利工程的興建,才能夠得到實施。

在後世有一位偉人提出了南水北調的構想,以此來緩解部分幹旱地區缺水的情況。芃芃覺得,這個想法非常好。當然,遠水解不了近渴,興修大型水利工程,可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完成的事。眼下的災情無法通過南水北調來解決,但在度過本次的旱災之後,卻可以將之作為長遠計劃來統籌。

對於芃芃提出要親自前往旱情最為嚴重的幾個省份祈雨的想法,皇後持反對態度。

芃芃對此卻十分堅持:“既然我頂著‘祥瑞公主’的名頭,這祈雨之事,自然該由我去做。若我果真對得起這個名號,想來上蒼也會給我幾分麵子的,若是我對不起這個名號,便索性讓上蒼借由這件事收回我的名號。”

隨即,芃芃又開始給皇後安排工作,以分散皇後的注意力:“雖說如何緩解災情,是我與汗阿瑪要考慮的事,但皇額娘也並非無事可做。近些年來,隨著大清國庫日豐,後宮之中各宮妃嬪的俸祿以及平日裏的用度也提升了不少。如今旱災嚴重,許多百姓怕是無糧下鍋,皇額娘不如趁此機會暫時削減後宮妃嬪們的用度,並號召京城貴婦們進行募捐,得來的錢銀拿來買米買糧,派可靠的人手送去給各地受災民眾救急,也算是您和後宮娘娘們的一種表態。”

“由您出麵親自做募捐之事,民間的百姓們念著您的好,指不定就會對女兒寬容些。若是全國各地的貴婦們都因此而效仿您,行此善事,同樣也有您的一份功勞在裏頭。”

不得不說,芃芃的最後幾句話,著實打動了皇後,隻要一想到她多費些功夫,就能夠為女兒分擔一些壓力,她恨不得立馬就開始行動起來。

等皇後思考完之後,眼前的女兒已經不見了蹤影,她微微垂眸看向身側的黃嬤嬤,卻聽黃嬤嬤道:“公主趁著您思考的時候去找皇上了。”

皇後頓時無奈地扶額,如今孩子大了,當真攔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