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 出自《周易·係辭下》。有:認為有。意思是:危機的出現,是由於認為安定而發生;毀滅的到來,是由於認為可保長治久安而發生;動亂的產生,是由於認為天下平安無事而發生的。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出自《周易·係辭下》。意思是:不積累善舉,不足以成就美名;不積累惡行,不足以使自己滅亡。
【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 出自《周易·係辭下》。意思是:小人認為小的善舉對自己沒有好處,就不去施小善,認為小的惡行對自己沒有危害,就不肯去惡從善。
【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 出自《周易·係辭下》。勸:獎賞。威:威赫。懲:警戒。意思是:小人不以不仁義為恥辱,不以不義氣為可怕,不看到利益不會進取,不加以威赫不知道戒止。比喻對待小人要恩威並施,掌握住他的心理。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出自《周易·係辭下》。德薄:德行淺薄。意思是:德行淺薄卻地位尊崇,智商低下卻謀劃大事,力量微弱卻負擔重任,這樣很少有不招致禍端的。
【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出自《周易·係辭下》。幾:不明顯。俟:等待。意思是:君子看出不明顯的征兆就會果斷行動,不會整天等待、遲疑。
【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出自《周易·上經·泰》。意思是:正人君子的風氣和聲勢得以壯大,邪惡小人的風氣和聲勢得以消退。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出自《周易·上經·坤》。坤:地,八卦之一。意思是:君子應當像大地一樣,以寬厚的德行去負載萬物。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出自《周易·上經·坤》。餘慶:更多的吉慶。意思是:積德行善的人家必然有更多的吉慶(恩澤後世);不積德行善的人家,必然有更多的災禍(貽害子孫)。說明因果報應的道理。
【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 出自《周易·上經·乾》。進德:增進品德。意思是:君子增進品德,修營功業,要講求忠義誠信,忠義誠信是用來增進品德的。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 出自《周易·上經·乾》。成德:完成品德修養。行:行為。意思是:君子的行為是以完成品德修養為目的,(具體)表現在每天的行為舉止上。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出自《周易·上經·謙》。謙謙:非常謙虛。卑:謙卑。自牧:自我修養。意思是:非常謙虛的君子,以謙卑之道來自我修養。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出自《周易·上經·蠱》。事:侍奉。意思是:不侍奉王侯,把自己這種逍遙世外的行為看得很高尚。
【正其直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以方外】 出自《周易·上經·坤》。意思是:“直”裏麵包含著“正”,“方”裏麵包含著“義”,君子應當以恭敬的態度讓自己的內心正直,以正義的準則規範自己的外在行為。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 出自《周易·上經·坤》。蕃:茂盛。意思是:天地交感,變生萬物,則草木茂盛;天地隔絕,陰陽不通,則賢達人士隱蔽不出。
【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出自《周易·上經·否》。否:音“匹”,閉塞不通。意思是:當天地不通,上下不交時,叫做否。(這時)君子應該收斂自己的才華來躲避災難,不可追求榮華富貴。
【反複其道,七日來複,天行也】 出自《周易·上經·複》。意思是:陰陽反複是自然法則,經過七天,陽又回來,這就是陰陽此消彼長的循環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