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南繼承了父輩基業後,一心為家,他共育有六子二女。其中,劉文典是劉南的填房妻子所生,在兄弟中排行老三,上麵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下麵三個弟弟。劉南十分開明,不因劉文典係填房所生而心滋異樣情愫,反倒更為喜愛這個天資過人的兒子。
劉南在劉文典年紀尚輕時,便請了私塾先生來教他,令其通曉世間大義、人情之理。或許,正是這般“早教”,使他先於他人領悟世間的道理,也讓他日後有敢於挑戰不義之行的舉動。
年幼的劉文典,從書中、私塾先生的教授中,慢慢懂得了為國為民的道義,有了濟世之心,有了情義之心。
劉南喜歡劉文典,兒子也的確爭氣,他在眾多兄弟姐妹中最優秀,這讓劉南更重視對他的培養。有了私塾先生教授的知識基礎,劉文典又有機會開始習得經書、古文。若說時代賦予了人的精神,那麼劉文典出口成章、“半古半白”的驚世之語,相信與兒時的修習密不可分。
十二三歲時,劉文典對知識的熱愛,對書籍的渴望更勝以往。周遭環境似乎已難讓他抒情達意。劉南也看出兒子表現得越來越優秀,特意請了在當地的美國基督教會醫院的院士,教他學習英文。
在學習英文的過程中,劉文典對翹著舌頭的發音,以及與中文不同的表達方式的語言著了迷。一天,院士下課走後,他一直在糾結著幾個發音,都忘了吃飯,家人叫了幾遍後才去,而在吃飯時他還在腦海裏想著怎麼發音,這可見劉文典的好學和執著。
學習中,劉文典不僅熟練地掌握了英文的聽說讀寫,還開始接觸到西方的思維方式。這段經曆,也造就了劉文典的與眾不同。那時正值國亂,有幸識文斷字就已不錯,接觸更多的新鮮知識更是難得,這使得劉文典眼界大開,眼光、膽識等都超越同輩。
劉南在忙於布號工作的同時,並沒有忘記對兒子學業的關注。他時常問這個聰明的兒子英文習得怎麼樣,國文背得怎麼樣。劉南希望這個爭氣的兒子可以早早學成,幫自己一把,於亂世之中也不負父親囑托。
劉文典果然沒有辜負父親的一片良苦用心,他像海綿一樣汲取著身邊的養分,此時,他對外文的興趣建立了起來。在日後的歲月裏,劉文典又先後習得德、日、意等外語,成為民國時期為數不多的掌握多國外語的大家。
生意人出身的劉南,指望著劉文典習得英文之後可以與洋人多做些“洋買賣”,出乎他料想的是,兒子不僅沒有讓他失望,還走上了一條開天辟地之路,被記錄在中國的曆史、世界的曆史上,在曆史的長河之中,燦若星辰。或許,這也是命中注定,注定了在那個動亂的年代,要有一個“狂人”出世,為華夏大地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劉文典,學貫中西,並對西方文學有著不一般的領悟,雖說這都是後話,但正是年幼時良好的基礎才造就了他未來的成就。
年紀尚輕的劉文典,正是自此,有了在了解本土古典文化的同時,接觸西洋文化的機會。此“中西交融”的現實,促使著他開始打開思想之門,容納萬千浮沉。
劉南繼承了父輩基業後,一心為家,他共育有六子二女。其中,劉文典是劉南的填房妻子所生,在兄弟中排行老三,上麵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下麵三個弟弟。劉南十分開明,不因劉文典係填房所生而心滋異樣情愫,反倒更為喜愛這個天資過人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