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隻是語言學家,還有許多有識之士已經指出,這些粗鄙語言因網絡而日常化,表明了一種優雅文明正在麵臨挑戰。我同意這個判斷。這不是保守。語言“約定俗成”的規律並不表明粗鄙詞彙的流行都是語言發展的必然;一個民族優美得體的語言還是應該以文明為內核。而現在,所謂“詩書之國”“禮儀之邦”的百姓甚至文人,都以語言粗鄙為正常,這絕不是正常的。複旦大學中文係嚴峰教授說:“今天,好像你要做好人,也得帶髒字,因為髒字眼好像代表你是一個性情中人。反而說話像我們以前這麼文雅的,感覺有點假,人家就覺得你做作,可能是偽君子。”我認為,這種“正常”恰恰是可怕的。
還有一種情況,倒不是出於“個性”而是因為無知。本文開篇所說就是一例。這裏再舉一個例子,我不止一次聽我身邊的一些女孩說“哇塞”。心裏真的不舒服,因為這詞的本意非常不雅。當然,我也知道說這個詞的女孩大多不知道這個詞的本義,隻是將這兩個字當作表示驚歎的詞罷了。但是,說的女孩不知道,不等於聽的人也不知道。如果她們後來知道了這個詞的本義,該多麼臉紅啊!
五彩繽紛的語言泡沫淹沒了我們的莊嚴的思想與純真的情感。我們在輕鬆搞笑的調侃中,失去了某些應該有的神聖與敬畏。幹脆說,我們賴以娛樂的網絡正在毀滅我們本來追求的美好。正如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一書中說:“奧威爾害怕的是那些強行禁書的人,赫胥黎擔心的是失去任何禁書的理由,因為再也沒有人願意讀書;奧威爾害怕的是那些剝奪我們信息的人,赫胥黎擔心的是人們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變得被動和自私;奧威爾害怕的是真理被隱瞞,赫胥黎擔心的是真理被淹沒在無聊煩瑣的世事中;奧威爾害怕的是我們的文化成為受製文化,赫胥黎擔心的是我們的文化成為充滿感官刺激、欲望和無規則遊戲的庸俗文化。正如赫胥黎在《重訪美麗新世界》裏提到的,那些隨時準備反抗獨裁的自由意誌論者和唯理論者‘完全忽視了人們對於娛樂的無盡欲望’。在《一九八四年》中,人們受製於痛苦,而在《美麗新世界》中,人們由於享樂失去了自由。簡而言之,奧威爾擔心我們憎恨的東西會毀掉我們,而赫胥黎擔心的是,我們將毀於我們熱愛的東西。”尼爾·波茲曼20多年前寫的這段話,當然不是針對今天網絡粗鄙語言的,但我讀著卻很自然地想到了中國的今天,古老而典雅的漢語正在被“牛逼”與“屌絲”追殺得無路可逃,瀕臨絕境。——也許我言重了,但沉重的現實讓我無法不悲觀。
有朋友說:“官方語言無權替代更無權逼迫強奸民間語言。”甚至還有朋友說:“如果動用文化權力壓製民間語言包括網絡流行語的傳播,這不但有悖民主自由的理念,而且是赤裸裸的文化專製。”我不同意這種說法。第一,我批評的隻是粗鄙的語言形式,而非具體詞彙所表達的內容。雖然語言形式總是和一定的內容相聯係,但畢竟不直接絕對等同於語言內容。同一個意思,所能選擇的詞並非唯一。我的意思是,在表達某種思想情感的時候,最好避開不雅詞彙。第二,不能把民間語言與粗鄙語言畫等號。民間語言其實並不全是鄙陋不堪的,正如所謂“官方語言”未必都純潔高雅一樣。第三,對網絡語言的流行我不一概反對,諸如“顏值”“點讚”“高大上”“你懂的”“也是醉了”“嚇死寶寶了”等等,或簡潔或幽默或含蓄,豐富了語言表達,不也挺好嗎?完全可以廣泛使用。
不隻是語言學家,還有許多有識之士已經指出,這些粗鄙語言因網絡而日常化,表明了一種優雅文明正在麵臨挑戰。我同意這個判斷。這不是保守。語言“約定俗成”的規律並不表明粗鄙詞彙的流行都是語言發展的必然;一個民族優美得體的語言還是應該以文明為內核。而現在,所謂“詩書之國”“禮儀之邦”的百姓甚至文人,都以語言粗鄙為正常,這絕不是正常的。複旦大學中文係嚴峰教授說:“今天,好像你要做好人,也得帶髒字,因為髒字眼好像代表你是一個性情中人。反而說話像我們以前這麼文雅的,感覺有點假,人家就覺得你做作,可能是偽君子。”我認為,這種“正常”恰恰是可怕的。
還有一種情況,倒不是出於“個性”而是因為無知。本文開篇所說就是一例。這裏再舉一個例子,我不止一次聽我身邊的一些女孩說“哇塞”。心裏真的不舒服,因為這詞的本意非常不雅。當然,我也知道說這個詞的女孩大多不知道這個詞的本義,隻是將這兩個字當作表示驚歎的詞罷了。但是,說的女孩不知道,不等於聽的人也不知道。如果她們後來知道了這個詞的本義,該多麼臉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