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有些教育科研機構或學術團體辦純學術的小眾刊物,不可能完全走市場化,需要扶持,但扶持的經費應該來自財政撥款,而不是“版麵費”——我知道有的雜誌正是這樣,靠上級主管部門撥款,不收作者版麵費,同樣支付稿酬,雖然稿酬微薄,但報刊本身品格純淨,正氣凜然。
我多次跟我學校的老師們說過:“千萬不要花錢發表文章,凡是要收你‘版麵費’的報紙或雜誌,都是不正規的,甚至是假的。判斷報刊真假的重要標誌就是,你發了文章,是否給你稿費。”我至今堅持這個判斷標準。
要相信,充滿正氣的報刊是很多的。不隻是我上麵提到的《未來教育家》《班主任》《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和《中學語文教學》,據我所知,《中國教師報》《中小學管理》《教師博覽》《語文學習》《教師月刊》《班主任之友》和《新班主任》等報刊,也不收作者的“版麵費”,相反都會給作者支付稿酬。當然,肯定還有更多的報刊不收作者的版麵費,隻是我不知道而已。所以這裏無法一一列出更多令我尊敬的報刊的名字。
某些收“版麵費”的報刊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原因就在於有許多一線老師甘願“花錢發文章”。中國現有中小學教師有一千多萬,哪怕隻有10%的老師甘願被宰,也是一百多萬人啊,這是一個多麼巨大的“市場需求”!
但是,我不願在這裏過多地抨擊騙子多麼無恥,更不願意在這裏指責“花錢發論文”的老師多麼“虛榮”,我想追問的是——為什麼這樣的“騙術”能夠得逞?為什麼老師們會如此“自願”地被宰?為什麼這樣的舉措能夠堂而皇之地推出並且實施?腐敗者借助的是什麼“合法外衣”?
關鍵還是職稱評定製度本身的缺陷,為行騙者提供了行騙的機會和行騙成功的可能。我不知道是否有這樣的明文規定,即中小學教師評定職稱一定要有公開發表的論文;但我知道的是,在許多地方,這至少是一條不成文但一直遵循的“鐵律”:如果沒有公開發表的論文(有的地方還要求是某級別或所謂“核心刊物”發表的論文),就不可能通過職稱評定。公開發表的論文,是評職稱的首要前提;沒有論文,其他免談——所謂“一票否定”。
也許這個“一票否定”的初衷是想引導老師們結合自己的實踐,隨時總結隨時提煉,養成思考和寫作的習慣,做科研型教師。但是,這種想法完全脫離目前中國的實際,尤其脫離目前廣大中小學教師的實際。與美好的初衷相反,有了這麼個“一票否定”,抄襲論文出現了,雜誌的“版麵費”出現了,大學學報的刊號可以買了,有關部門可以公開向老師們收“論文發表費”了……一係列作假、行騙和腐敗應運而生。
當然,有些教育科研機構或學術團體辦純學術的小眾刊物,不可能完全走市場化,需要扶持,但扶持的經費應該來自財政撥款,而不是“版麵費”——我知道有的雜誌正是這樣,靠上級主管部門撥款,不收作者版麵費,同樣支付稿酬,雖然稿酬微薄,但報刊本身品格純淨,正氣凜然。
我多次跟我學校的老師們說過:“千萬不要花錢發表文章,凡是要收你‘版麵費’的報紙或雜誌,都是不正規的,甚至是假的。判斷報刊真假的重要標誌就是,你發了文章,是否給你稿費。”我至今堅持這個判斷標準。
要相信,充滿正氣的報刊是很多的。不隻是我上麵提到的《未來教育家》《班主任》《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和《中學語文教學》,據我所知,《中國教師報》《中小學管理》《教師博覽》《語文學習》《教師月刊》《班主任之友》和《新班主任》等報刊,也不收作者的“版麵費”,相反都會給作者支付稿酬。當然,肯定還有更多的報刊不收作者的版麵費,隻是我不知道而已。所以這裏無法一一列出更多令我尊敬的報刊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