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不會青睞僥幸成功的人
有這麼一則笑話,講的是一個人接到一條信息,信息上寫著隻要往某個戶頭彙100元,那麼就會得到輕易賺取1000元的秘訣。這人心想不就是100元,不是大數目,以一博十很劃算,於是就把錢彙了過去。接著,他又收到一條短信:學我一樣,騙十個你這樣的傻瓜,那不就有1000元了嗎?
這則笑話雖然有那麼點誇張,但在現實生活中還是確實存在的,究其根源還是人們普遍存在著僥幸心理。
僥幸心理就是無視事物本身的性質,違背事物發展的本質規律,違反那些為了維護事物發展而製定的規則,認為根據自己的需要或者好惡來行事就能使事物按著自己的願望發展,直至取得自己希望的結果。僥幸心理就是妄圖通過偶然的因素去取得成功或避免災害,因而成了許許多多失敗、醜陋、悲慘生活的罪魁禍首。
僥幸使人放縱自己的行為,忘乎所以,盲目行事,釀成惡果而不自知。哲學家狄德羅說過:“人生最大的錯誤,往往是由僥幸引我們犯下的。當我們犯下不可饒恕、無從寬恕的錯誤之後,僥幸便隱匿得無蹤無跡。而當我們下一次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它又光臨了。”
所以,僥幸總是給我們留下苦果來品嚐,但人們往往還是把它當成做事的至上寶典,當成是事業發展途中的好朋友,最後的結果當然也隻能由自己來承擔。
某年八月份,一場大台風登陸了海邊某省,台風所過之處一片狼藉,房屋通通倒塌,而倒塌的房子80%都是新房。這些房子都是磚瓦結構,可有的水泥量達不到10%,有的甚至沒有水泥,隻用了泥沙,連石灰都沒有。有的房子甚至隻有兩層樓的地基,卻居然蓋了四層小樓。看著美觀大方的新房在台風麵前,不堪一擊。
人生在世,有時我們就像遨遊於水底覓食的魚,不可避免地會麵對各種帶“鉤”的誘餌,顯性的或隱性的,或是金錢、或是美色、或是地位。大多數時候,並不是因為粗心而忽略了蚯蚓背後的鉤,而是心懷太多的欲望與僥幸。麵對帶“鉤”的“蚯蚓”,不要總是懷著如何不被釣到又能吞食誘餌的僥幸,那樣,危險和自己就隻有一步之遙了。
把成功寄托在僥幸上而終不能成功,把避免災害寄托在僥幸上而終不能避免災禍。僥幸心理隻能讓我們偷偷摸摸地做一些不好的事情,隻有腳踏實地做事,才能積累基本的知識,充足的養分,才能擔當重任,獲得光明前程。
有四個人去某公司應聘,經過層層選拔,進入了最後一輪筆試。發過卷子以後,主考官轉身離開,直到考試結束前15分鍾,仍未見回來。四人見機會難得,抓緊時間“互相幫助”,把不會的題目全部完成了。
考試結束時,主考官重新回到考場。對四個人宣布,取消其應聘資格,且一年內不許再次應聘本公司。四人都不解其中緣由,於是問考官。考官指向房間的右上角,隱蔽處一個微型攝像機錄下了四人作弊的全過程,四人見狀啞然。
總之,不管什麼事,都要認清事物的性質,尊重事物發展的規律,遵從規則,隻有這樣,才會少些後悔,才能真正成功,也才能更好地避免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