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浸泡了一晚上,第二天開始整田。
第一步,犁田。
葉青讓一個族人在前頭牽牛,一個族人在後麵扶犁。
這個活需要力氣,葉青身高也不夠,沒辦法親自示範。
牽牛不需多說。
葉青跟在扶犁的族人身邊,細心指導。
一聲吆喝,牛動了。
扶犁的族人,手微微一抬犁把手,犁鏵便斜刺著陷入土中。
深度差不多時,又將犁把手扶平扶正。
便見泥土從犁鏵彎曲的曲麵,順暢地翻了出來。
扶犁的族人興奮極了。
部落已經發明了犁耕,但犁是直轅犁,是石犁,犁鏵的形狀也不科學,直來直去,阻力太大,而牽引靠的又是人力,犁起田來,不僅犁得不深,還又累又慢。
這樣的犁耕,耕的深度和速度,都沒有辦法和現在相比。
換了青銅犁,換了牛在前麵牽引,犁田這樣的蠻力活、苦力活,變得輕鬆寫意起來了。
看著連續不斷翻滾的泥土,宛如地下有一條看不見的土龍一路掀翻泥土,大家再次被深深地震撼。
犁鏵在泥土下,看不見,隻能看見泥土飛快地、自動地翻滾。
這景象,對第一次見的族人衝擊力非常大。
犁田竟可以這麼快速,這麼順暢!
這超出了族人的認知!
牛,在族人的眼中,重要性再次被加強。
牛被牽著,沿著方形的田埂行走,後麵便留下一條深深的犁溝和隆起的泥土。
犁了幾圈之後,葉青便讓觀摩學習的族人開始照著做。
葉青開始忙碌起來,在這塊從莽荒的曠野中、依靠人力生生開墾出來的新田中,來回奔忙,糾正大家的錯誤。
茫茫曠野,這繁忙火熱的新田,是如此的格格不入。
這新田,是人類製造的大自然的一塊小傷疤!
但,卻是人類文明的大獎章!
……
正忙碌著,葉青指導過的、第一個下田犁田的族人,跑過來詢問下一步該幹什麼。
原來,一上午時間,他便很神奇的將一畝田犁完了,並且,不可思議的是,他還學會了單人操作,那個牽牛的女人早就站在田埂邊上納涼。
後世,熟練的老莊家把式也不過是這個速度啊。
葉青大為驚奇,問他怎麼學會單人操作的。
這個家夥摸摸腦袋,悶聲說道:
“那次捕牛,大家笑話我力氣大沒用,我就想,牛那麼大的力氣,被一根細細的繩拴著,怎麼就沒了脾氣,乖乖的被人牽著走?我就想知道為什麼力氣大沒用……”
“我就天天早上晚上牽著一頭牛轉悠,我的名字就叫牛,我不想自己也被這樣牽著走,所以想要搞明白為什麼……”
“嗯,就這樣,十幾天下來,我這樣抖繩子,牛會往左走,這樣抖繩子,牛會往右走,抽抽鞭子,牛會快跑,拉拉繩子,牛會慢下來,很神奇……”
“所以,用不著我老婆在前麵牽牛了……”
他是部落第一勇士,是和野牛正麵角力過的家夥,名字叫牛,但大家都叫他蠻牛。
這是個天才!
葉青感歎,人啊,數量一多,總有天才出現。
可為何大家知道的天才那麼少呢?
因為這世間,不是天才少,是能被發掘能成才的天才少啊!
葉青將他的犁換成耙。
耙是這個時代沒有的工具。
聽完葉青交代注意事項清楚,蠻牛很是興奮地站在了耙上。
手上鞭子一甩,啪,伴隨著他的一聲吆喝,牛便快速地朝前奔走。
耙田比犁田要省力。
牛走的很快。
這是一頭雄壯的牯牛,體型優美,或許是牛群的頭牛。
能被蠻牛這個家夥看上選中,怎麼樣力氣也不會小。
於是,水田中出現一副開天辟地以來從未出現過的場景:
前麵,牯牛急奔尾巴揮,蹄子落,水花飛;
後麵,蠻漢靜立色不變,左牽繩,右擎鞭。
這形象,葉青看著無比眼熟,就像電視中,將軍衝鋒陷陣、駕戰車拚殺一樣,威風凜凜。
嘖嘖,威武!
蠻牛的協調性也非常好,站在耙上,穩穩當當。
悟性更不差,教一遍就會!
天才!
葉青心裏再次感歎。
牯牛力壯,這畝田,約兩小時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