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當然積極支持族人向往文明的舉動。
便給嚕嚕等做木工的人,下了大量打製八仙桌和條凳的任務。
幾個陶輪也讓給了族人使用。
他覺得陶輪製陶還是太慢,隻適合製造有個性的藝術品,不適合大批量製造日用品。
他準備製造一套手動衝壓裝置,來大批量製造普通的日用陶器,如,碗、盤這些。
雖說部落並不需要這麼多的陶器。
可是,外麵還有別的部落,製出的陶器,還可以和其他部落進行交易。
陶器目前來說,製造成本是最低的,比麻布、糧食都更適合用來大批量交易。
昨天聽了族長和幾個老人商量的內容,部落需要要向汪芒國納“貢”了。
原身“青”的記憶並未有這個信息,穿越過來,葉青一直忙於對抗危機,沒有關心過外麵的情況。
聽到外麵還有一個“汪芒國”,還需要給其納“貢”,葉青驚呆了。
仔細詢問了之後,葉青大開眼界,才發現自己遠遠低估了古人。
原來,防風氏和周邊的部落都是出自汪芒國,都是從汪芒國分支出來的。
古人重視傳承,汪芒國便是各部落的祖地、宗主。
祖先是要祭祀的!
但各個部落都分立了氏族,遠離了祖地,不可能經常回祖地祭祀祖先,所以,便由汪芒國代為祭祀祖先。
祭祀祖先,需要貢品,這個總不能也讓汪芒國全部承擔啊,於是,納“貢”就出現了。
各個部落,在種植的水稻收獲之後,便將收獲的一部分送到汪芒國,獻祭給祖先。
納貢原則上是按部落的人口數量來繳納的,但實際並沒有強製要求,也並沒有人來統計你部落的人口。
完全是部落自願繳納。
子孫祭祀祖先,天經地義,有一個子孫後代,便出一份“貢”獻。
如果納貢少了,部落本身就會不安。
那代表著有部分族人,將不能得到祖先的承認,死後也不能歸入祖先所在的世界,相當於被驅除出了族群。
這對族人來說,是非常恐懼的事情。
而納貢的時間,也是各部落進行交易、婚配的時間。
各部落會帶上準備交易的物品和適婚男女,在這個時間進行交易和婚配。
這就是一個集-會。
而在這個交易集-會上,有一樣商品,每個部落都是必需的,且隻有汪芒國擁有。
那就是……鹽!
沒有納貢的部落,是會被排除在鹽的交易之外的。
如果無法通過交易獲得鹽,鹽,就要部落自己想辦法了。
而在這個時代,單個小部落是沒有辦法想的,技術、人力都辦不到。
鹽是海鹽,周邊部落到海邊的距離,一百多公裏。
這個距離,在現代不算什麼,可對於這個時代來說,去海邊製鹽,先不說有沒有掌握製鹽的技術,單單是跨越這麼遠距離,調動人力物力都是不現實的。
野外,河流水澤密布,在沒有發明水麵通行工具舟楫的情況下,那是寸步難行。
獨木舟和竹筏,載人還行,卻無法承載大量物資。
這還沒有計算野獸、鱷魚等襲擊的危險。
聽到這裏,葉青恍然大悟,心裏立馬冒出一個字眼,“壟斷!”
就說嘛,完全靠自覺來納貢,怎麼都不現實。
一個部落分立出來,就算開始的幾代人還在惦念祖地,可是經過幾代人之後,後人對祖地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印象了。
祖地隻是一個傳說罷了。
人心是複雜的,將自己的勞動收獲白白送給別人,心底裏是怎麼都不願意的。
至於祭祀祖先,自己自立一個祖地不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