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3章不要彩禮,倒貼嫁妝(1 / 2)

煮好之後的下一道工序,是精梳。

這一套工序比織布機的技術含量還要高,由好幾台機器組成,機器之間用傳送帶連接組合。

這套工序集成了烘幹梳理等等工序。

亂糟糟的麻纖維,通過這道工序出來之後,就變成了一根根長長的七八成幹的麻條。

麻條的長度,機器不停,也不人為剪斷的話,可以是無限長。

這個麻條,便可以直接上紡紗機紡紗。

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樣人工績麻。

這效率,一下子提高了無數倍。

紡紗機,葉青直接製作騾機,也叫走錠精紡機。

這個機器效率高啊!

雖然珍妮紡紗機效率也不錯,對部落來說,是足夠的,製作起來,也簡單的多。

但是,它還是靠人力。

人力,是部落最缺乏的。

葉青製作的所有機器,都是以節省人力為目的。

有水力不利用,用人力,豈不是傻了?

雖然,騾機製作複雜了很多,但在葉青金手指下,也都不是事。

這是比珍妮紡紗機效率還要高出幾十倍的機器。

葉青製成的騾機,一次性可以紡400個紗錠。

同時紡400根紗啊!

即便騾機運轉速度和族人操作手搖紡紗機一個速度,那也是相當於400個人力啊。

而實際上,現在麻纖維經過精梳了,不需要績麻,騾機的運轉速度,比手搖紡車,快出好幾倍,並且質量比手工還要好。

最最重要的是,這台機器,不知疲累,不知饑餓,水庫水不幹,就可以不停地連續運轉……

這……產量高的沒邊了。

比全部落所有族人一起紡紗,還要快不知多少倍。

所以,有這一台紡紗機就足夠了。

部落的婦女,可以告別手工紡紗了。

去年製作的腳踏紡紗機沒什麼用了,隻能是留著以後做一些手工工藝品了。

看著這些用不上的腳踏紡紗機,阿杏等婦女,很是感歎,部落的變化太快了。

腳踏紡紗機,她們才剛適應,還沒有熟練呢,就被淘汰了。

從紡錘,到腳踏紡紗機,再到騾機……

一年三變!

她們目不暇接。

十台製麻機,一台精梳機,一台紡紗機,一台織布機,這便組成了一個全由水力驅動的流水線生產的紡織廠。

產能,麻布年產3萬多米。

部落的1000畝麻地,還無法令其滿負荷生產。

沒有任何意外的,阿紫成了紡織廠的廠長。

當然,她隻是咋咋呼呼地管理著工人。

具體機器操作她是不會的。

技術骨幹是阿蓮。

在葉青教導過之後,各種機器的操作,阿蓮全都學會了。

當然,也僅限於操作,維護,她還是沒有那個能力,還是需要葉青來。

阿紫現在天天開心得很,天天傻笑。

看著倉庫中布匹一卷卷地增多,她非常的滿足。

布,終於用不完了!

她可以天天欣賞。

……

當聽完葉青統計的最終結果之後,族長驚呆了。

1萬5000塊布?

全套衣服,可以做7500套?

這還是一年的產量,如果,以後麻的種植不變的話,就年年有這麼多!

現在織出的布,又結實又緊密,愛護著穿,一套衣服穿五六年,是完全沒問題的。

把小孩也算上,部落人均三套還有多!

一年三套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