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始終堅信,隻要人口數量上了一定的規模,人才總是有的,他需要做的便是去發現、培養。
即便是現在這個原始時代,這種規律依然存在。
因此,他時常保持著觀察的目光,去觀察自己接觸到的任何族人。
他有很多工作需要族人來分擔。
他給自己的定位便是發明創造,努力提高部落的生產力。
可是他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被浪費在部落的管理工作中。
這次遷徙部落的安置工作,便消耗了他大量的時間。
接下來開墾新田,以及繼續加固加高大壩,他準備著無論如何讓族人自己進行管理。
這些工作需要太多的時間了。
讓族人自己管理,也有好處。
大部分人才,是鍛煉出來的。
靠自己觀察,發現,是無法發掘出所有人才的,給予機會讓他們進行實踐,鍛煉,是發現人才的一種更快的方法。
畢竟自己也隻是一個屌絲,並沒有火眼金睛。
經過實踐鍛煉出來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
……
新兵訓練了幾天之後,伍長配齊了。
這些選拔出來的伍長,有葉青發現的,也有各什長推薦的。
又訓練了幾天,新的什長選拔了出來,替換掉不適合擔任什長的老守衛隊員。
這些替換下來的老守衛隊員,被調到四個百將身邊擔任掌旗兵和傳令兵等。
這次征召的新兵四百人,加上老的守衛隊員四十人,總人數是四百四十人。
按照五人為伍,十人為什,這樣編製下來,便會有人數多出來。
多出來的四十人,便擔任軍隊中間的聯絡和其他的職務。
這四十人有老守衛隊員,也有新兵。
對軍隊的運轉,葉青可以說是一竅不通。
除了作為鍵盤俠的時候紙上談兵,真正的實踐,是一點也沒有的。
不對,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實踐,他參加過學校的軍訓……如果軍訓也算的話。
現在,他也隻能硬著頭皮上。
碰到問題解決問題,一點一點的修正出一套比較完善的運行製度來。
軍隊具體的運轉,他不懂,但幸好基本的常識他還是懂的。
一個部隊,命令的傳達,是最為重要的,不管是戰鬥的時候,還是非戰鬥的時候,都很重要。
傳令兵傳達,是一種傳達的命令的方式。
但是這種方式,並不足以應付任何場景,還需要另外一種傳令的方式來進行補充。
旗語。
這是古代軍隊通用的傳令方式。
葉青知道有這麼一回事,但是具體是怎麼回事他就抓瞎了。
他哪裏懂什麼旗語啊?
不懂,那就現編吧!
怎麼編?
他沒有學過信息學。
最後,他找到了一個現成的方法。
這個方法,就是……結繩記事!
這便是古人創造的信息學啊!凝聚了無數先民的智慧。
依照著結繩紀事的原理和思維,進行變通,葉青編製出了一套全新的旗語。
基本的模板有了,這就好辦了。
剩下的便是,在以後的實踐當中進行改善。
從0到1是最難的,從1到2甚至到10,就簡單得多了。
弄好了旗語,工作並沒有結束。
一個軍隊能夠良好地運轉,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也很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