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不得不羨慕莊莎,用她的話來說,她不是沒機會,而是機會多得顧不過來,滿世界的人都拱手給她機會,隻要她吱一聲,相信這個世界都會被她顛覆的,但她就是不想要,不想累著自己。女人嘛,愛自己才是愛生活。
天上也有掉餡餅的時候,竟然砸中了。我們設計院的黃副院長突然召見我,要我參與電視台的一個集演藝、晚會等多功能廳的工程設計。這次的項目不同以往辦公或居住建築設計,得體現出藝術,專設了項目小組,不論資排輩,不講職稱,隻選具備藝術才能的設計人員,把電視台的這個多功能廳設計成國內一流。之所以選中我,大概是我平時愛畫些狗屁都不是的畫,又留一頭長發,有點藝術家氣質吧。黃副院長還看中了師妹莊莎,她不是畫家,平時在設計圖紙上也很少畫線條,就連大學畢業的設計圖紙都是我和另外幾個同學幫她做的呢。唯一能看出師妹心靈手巧的地方,是她在自己的臉上化妝,色彩斑斕,前衛得讓人目瞪口呆,當年師妹年輕,她把臉畫成什麼樣能說得過去,如今三十好幾的人了,那顏色繽紛的臉就如同一張正在老化的畫,總讓人提心吊膽,往下掉顏色是小事,生怕不小心整個畫碎了,這才叫痛心呢。我想,師妹在她那張已經不算年輕的臉上,每天塗抹三到四遍,能不斷變幻出新花樣,這可能是黃副院長相中她的原因吧。
不管怎麼說,黃副院長能在一百多名設計員中,讓我參與這次設計,我深感受寵若驚,不像莊莎一副見慣風雲無所謂的樣子。從黃副院長辦公室回來,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有點得意忘形。
見我一副沒見過世麵的傻樣,莊莎把剛換成兩瓣藍色的嘴唇一撇,衝我道,別那麼沒出息好不好?有什麼可高興的,不就蓋個房嘛。我說這跟普通的住宅樓可不一樣,人家電視台要的是演藝廳,專門提出要有藝術品味的人設計。莊莎說,一個演藝廳要帶個“藝”字就要懂藝術的人設計,建個飯店還不得要群飯桶設計?當年市綜治委的那個三棱樓,也沒見得就是懂武藝的人設計呀。
市綜治委的那幢三角樓酷似三棱劍,占地麵積大,樓內曲裏拐彎,像個迷宮,而且每個辦公室都不規整,一點都不實用,是建築史上的一個敗筆。建築學院把它當作反麵教材,每年都組織新生來品頭論足,寫下不少批判性論文。那幢樓是我們設計院前任院長的傑作,聽說當時還獲過全國的一個什麼進步獎,現在卻成了我們設計院的一大恥辱。
生活就像今天的手機款式,日新月異,一天一個樣,我們設計的是建築物,一旦成為事實,永遠別想跟上時代的步伐。黃副院長經常這樣開導我們。想當年,老院長給市綜治委設計的那幢三棱樓,也是獨領一時風騷,許多國內權威專家都稱讚是建築史上的一次革命。那幢樓就像一把利劍,插在市中心,似鎮城神針,對社會穩定起著不小的震懾作用。可是眼下,不要因為建築學院的那幫小屁孩的過激行為,就否定老院長,這未免有點偏頗。建築也是要講時代背景的嘛,不同年代當然會有不同的審美觀念。
有時候,我不得不羨慕莊莎,用她的話來說,她不是沒機會,而是機會多得顧不過來,滿世界的人都拱手給她機會,隻要她吱一聲,相信這個世界都會被她顛覆的,但她就是不想要,不想累著自己。女人嘛,愛自己才是愛生活。
天上也有掉餡餅的時候,竟然砸中了。我們設計院的黃副院長突然召見我,要我參與電視台的一個集演藝、晚會等多功能廳的工程設計。這次的項目不同以往辦公或居住建築設計,得體現出藝術,專設了項目小組,不論資排輩,不講職稱,隻選具備藝術才能的設計人員,把電視台的這個多功能廳設計成國內一流。之所以選中我,大概是我平時愛畫些狗屁都不是的畫,又留一頭長發,有點藝術家氣質吧。黃副院長還看中了師妹莊莎,她不是畫家,平時在設計圖紙上也很少畫線條,就連大學畢業的設計圖紙都是我和另外幾個同學幫她做的呢。唯一能看出師妹心靈手巧的地方,是她在自己的臉上化妝,色彩斑斕,前衛得讓人目瞪口呆,當年師妹年輕,她把臉畫成什麼樣能說得過去,如今三十好幾的人了,那顏色繽紛的臉就如同一張正在老化的畫,總讓人提心吊膽,往下掉顏色是小事,生怕不小心整個畫碎了,這才叫痛心呢。我想,師妹在她那張已經不算年輕的臉上,每天塗抹三到四遍,能不斷變幻出新花樣,這可能是黃副院長相中她的原因吧。
不管怎麼說,黃副院長能在一百多名設計員中,讓我參與這次設計,我深感受寵若驚,不像莊莎一副見慣風雲無所謂的樣子。從黃副院長辦公室回來,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有點得意忘形。
見我一副沒見過世麵的傻樣,莊莎把剛換成兩瓣藍色的嘴唇一撇,衝我道,別那麼沒出息好不好?有什麼可高興的,不就蓋個房嘛。我說這跟普通的住宅樓可不一樣,人家電視台要的是演藝廳,專門提出要有藝術品味的人設計。莊莎說,一個演藝廳要帶個“藝”字就要懂藝術的人設計,建個飯店還不得要群飯桶設計?當年市綜治委的那個三棱樓,也沒見得就是懂武藝的人設計呀。
市綜治委的那幢三角樓酷似三棱劍,占地麵積大,樓內曲裏拐彎,像個迷宮,而且每個辦公室都不規整,一點都不實用,是建築史上的一個敗筆。建築學院把它當作反麵教材,每年都組織新生來品頭論足,寫下不少批判性論文。那幢樓是我們設計院前任院長的傑作,聽說當時還獲過全國的一個什麼進步獎,現在卻成了我們設計院的一大恥辱。
生活就像今天的手機款式,日新月異,一天一個樣,我們設計的是建築物,一旦成為事實,永遠別想跟上時代的步伐。黃副院長經常這樣開導我們。想當年,老院長給市綜治委設計的那幢三棱樓,也是獨領一時風騷,許多國內權威專家都稱讚是建築史上的一次革命。那幢樓就像一把利劍,插在市中心,似鎮城神針,對社會穩定起著不小的震懾作用。可是眼下,不要因為建築學院的那幫小屁孩的過激行為,就否定老院長,這未免有點偏頗。建築也是要講時代背景的嘛,不同年代當然會有不同的審美觀念。
當時,就是那幢三棱樓,讓黃副院長看到了一條隱隱通往某個方向的路途,他到處為老院長開脫,把老院長當年的創作完全藝術化,一座垃圾樓在他的口中變成了聖殿,使老院長有高山流水終覓得知音的感動和感慨,退休前,把他從設計室主任提成了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