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聽孩子的話,別讓他心傷(1 / 2)


嘮叨十句,不如多聽孩子一句

一個隻會訴說不會傾聽的人肯定是一個自以為是的人,同理,隻說不聽的父母也不是合格的父母。父母多聽孩子說話,可以更加全麵地了解孩子,從而能更加尊重孩子,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麵對孩子的問題,因為一知半解而做出錯誤的反應的父母太多了。父母總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對孩子的一切了如指掌。實際上並非如此,大多數父母對孩子頂多是一知半解。有時候,一知半解比一無所知更可怕,父母不會傾聽,也就不夠了解孩子,與孩子的隔閡也越來越大。諷刺的是,大多數的父母既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也不懂得如何去了解孩子的想法,還妄圖掌控孩子的人生。

拿之前提到的例子來說,孩子因為沒考好,已經很難過了,想回到家得到家人的安慰。家是什麼?家是港灣,而父母則是港灣裏孩子最終的依賴,如果在家裏都找不到安慰、理解,那孩子的心裏得多麼悲苦、無助、彷徨不安?如果那位爸爸能在孩子回家後的第一時間看出孩子情緒不高,與孩子麵對麵坐好,聽孩子說完,肯定就會知道:①孩子班裏進行了一次考試。②孩子考了80分。③考題特別難,最高80多分。④孩子考了第二名。⑤最重要的一點:孩子對自己的成績也不滿意,悶悶不樂。

接下來,不用爸爸再多說什麼,孩子也會主動說起自己的優點與不足,爭取下次考好。這樣,父母隻是聽了一下,就會得到想要的結果,哪裏還有發火的必要呢?遺憾的是,總有一些父母既不肯安靜地聽孩子講完、發泄完自身的煩惱,又不問孩子的想法和事情的緣由,而是先自己爽快了再說。這不僅委屈了孩子,拉遠了父母與孩子的距離,還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這樣的父母真應該好好提高一下自己的情商!


主動傾聽,壞消息好過假消息

《後漢書》裏說:“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後世把這句話演化為成語“言傳身教”,成為家教專家告誡父母的第一要點。作為父母,自己首先要控製自己的情緒,如果父母都做不到遇事不慌,如何教育孩子遇事冷靜自持?孩子犯錯了,父母好好說就是,發火、打罵孩子等都是父母不會控製自己情緒的情商低的表現。這些行為更會傷害孩子的自尊,會使一個本來可能知道錯了的孩子出現抵觸情緒,結果不僅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好處,還會激化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導致更大的家庭問題出現,最常見的就是孩子叛逆,什麼事都和父母對著幹。

父母遇事為什麼情緒化?其根源在於父母對於當前情況的無知和不熟悉。換句話說,就是父母本身對孩子的事兒心裏沒數。舉個例子,看見一個頭破血流的人被送進醫院,普通人會驚慌失措,但是醫生都很冷靜,觀察、確診、治療,按部就班,有條不紊。為什麼?因為醫生受過訓練,也見得多了,他可以用專業知識很輕鬆地判斷病情,知道下一步應該怎麼做。同樣,當父母知道某件事情的前因後果,客觀分析是怎麼回事後,情緒就會正常了,遇到類似的情況越多,就越自然了。那怎麼才能做到客觀呢?學會傾聽!聽孩子講得越多,了解的信息就越全麵,就越能做到心裏有數,也就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嘮叨十句,不如多聽孩子一句

一個隻會訴說不會傾聽的人肯定是一個自以為是的人,同理,隻說不聽的父母也不是合格的父母。父母多聽孩子說話,可以更加全麵地了解孩子,從而能更加尊重孩子,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麵對孩子的問題,因為一知半解而做出錯誤的反應的父母太多了。父母總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對孩子的一切了如指掌。實際上並非如此,大多數父母對孩子頂多是一知半解。有時候,一知半解比一無所知更可怕,父母不會傾聽,也就不夠了解孩子,與孩子的隔閡也越來越大。諷刺的是,大多數的父母既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也不懂得如何去了解孩子的想法,還妄圖掌控孩子的人生。

拿之前提到的例子來說,孩子因為沒考好,已經很難過了,想回到家得到家人的安慰。家是什麼?家是港灣,而父母則是港灣裏孩子最終的依賴,如果在家裏都找不到安慰、理解,那孩子的心裏得多麼悲苦、無助、彷徨不安?如果那位爸爸能在孩子回家後的第一時間看出孩子情緒不高,與孩子麵對麵坐好,聽孩子說完,肯定就會知道:①孩子班裏進行了一次考試。②孩子考了80分。③考題特別難,最高80多分。④孩子考了第二名。⑤最重要的一點:孩子對自己的成績也不滿意,悶悶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