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編
老子哲學
老子的大功德,是在替中國創出一種有統係的哲學。他的哲學,雖然草創,但規模很宏大,提出許多問題供後人研究。他的人生觀,是極高尚而極適用。
br第一節br
老子的傳記
研究曆史的人,找不到完備正確的史料,是件最苦的事。像老子恁麼偉大的人物,我們要考他的履曆,就靠的是《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裏頭幾百字,還敘得迷離惝恍。其餘別的書講老子言論行事,雖也不少,但或是寓言,或是後人假造,都沒有充當史料的價值。我們根據《史記》和別的書,可憐僅得著幾條較為可靠的事實:
第一,老子姓李,名耳,亦名聃。第二,他是楚國人,或說是陳國人(但陳國當時已被楚國滅了),或者是他原籍。第三,他在周朝做過“守藏史”的官,用現在名號翻出來,就是國立圖書館館長。第四,他和孔子是見過麵的,見麵不知在那一年。清儒閻若璩,據《禮記·曾子問篇》,說是在魯昭公二十四年(前五一八),孔子三十四歲(《四書釋地續》)。林春溥據《莊子·天運篇》,說是在魯定公八年(前五〇一),孔子五十一歲。依我看來,後說較為可信。因為孔子五十歲以後,思想像很變,大概是受了老子的影響。我們為什麼研究這些年代呢?因為要知道老子是什麼時候的人。孔子五十一歲見老子的話若真,老子若是長孔子二十歲,那時應該七十多歲,若長三十歲,應該八十多歲了。因此可以推定老子的生年,應在周簡王末周靈王初,約在西曆紀元前五百七八十年間了。第五,有一位老萊子,一位太史儋,和他是一人還是兩人三人,連司馬遷也鬧不清楚。可見古代關於老子的傳說很多。第六,他死在中國,《莊子·養生主篇》是有明文的。可見後來說什麼“西度流沙化胡”咧,“升仙”咧,都是謠言。第七,他有個兒子名宗,曾為魏將,可以知道他離戰國時甚近。
在這些材料裏頭,有兩點應特別注意:第一,老子是楚國或陳國人,當時算是中國的南部。北方人性質,嚴正保守;南方人性質,活潑進取,這是曆史上普通現象。所以老子學術,純帶革命的色彩。第二,他做“守藏史”這官,極有關係,因為這地位是從前宗教掌故的總彙。《漢誌》所謂“史官曆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可見得這樣高深的學術,雖由哲人創造,卻也並不是一無憑借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