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經驗不足,輕敵冒進,一場大敗在即。
劉封可以想像到,當聽到街亭失守的消息,諸葛亮一定會心痛自責,一定會念叨劉封之前的勸告。
而在這個敏感的當口,劉封選擇避開,要比在諸葛亮麵前出現,更能博取同情和好感。
不落井下石,也是一種美德。
馳援西線,挽狂瀾於既倒,更是一種擔當。
劉封相信,他的這一番作為,會在諸葛亮心裏留下深刻的印象。
時間和忙碌會撫平諸葛亮的傷痛,而現在,劉封不想去觸諸葛亮吃敗仗的痛處,西進馳援薑維、傅肜等人,是他最佳的選擇。
劉備死後,蜀漢朝政由諸葛亮一手掌控,對劉封來說,是一個考驗,也是一個機會。
劉備、劉封是父與子的關係,劉備的決策,即便有不公之處,劉封也隻能接受。
諸葛亮、劉封是師徒關係,諸葛亮丞相府的決策,劉封要是覺得不妥當,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比如這一次,丞相府的聲東擊西的策略,劉封就有不同的意見。
當劉封提出的意見,一次次被事實證明是正確之時,就是劉封取代諸葛亮,正式主軍之時,這個時間跨度雖然會很長,但卻能保持朝堂的平穩。
作為蜀漢丞相,諸葛亮的治理內政能力出眾,有他坐鎮在成都,劉禪不敢荒淫擅縱,朝中一眾別有用心的人,也不敢在諸葛亮麵前耍花槍。
細數起來,諸葛亮五次北伐,一次比一次結果差,在劉封來看,諸葛亮這是舍了自己治政的長處,非要在軍事能力短板上硬來。
除了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評價外,諸葛亮在戰場上不可能獲得什麼收獲。
所以,就蜀漢目前的情況來說,最為理想的狀態,就是劉封治軍、諸葛亮治政。
但這樣一來,諸葛亮的地位下降、劉封的地位上升,這對諸葛亮來說,相當於是老師的權威受到劉封這個大弟子的挑戰,心理上能不能接受,還要打個問號?
關鍵是看諸葛亮的態度,什麼時候會發生轉變。
——
隴右,遝中。
漢軍西路軍駐地。
薑維、傅肜、馬雲祿、成公英等人得到劉封到來的消息,興奮的迎出營外。
待漢軍眾將回中軍大營一一坐定,劉封詢問起西線戰事進展來,卻見薑維、傅肜一臉的愁苦,向劉封訴苦起來。
和諸葛亮的主力分兵之後,他們西進天水,與曹真軍對峙,開始時戰事順利,南安、狄道等地皆叛魏降漢,但很快,他們就碰上了硬渣子。
曹真領軍從金城增援過來,打頭陣的不是隴西魏軍,而是禿發匹弧的鮮卑部落。
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次鮮卑人穿著魏軍的鎧甲、拿著魏軍的武器,除了人不一樣外,其他的都和正式的魏軍沒有什麼兩樣。
為了阻擋漢軍的西進,曹真也是發了狠,把曹操分化諸胡、分而治之、防其壯大的策略棄之以腦後。
胡人坐大,那是以後的事情。
曹真眼下的當務之急,是先保住涼州不被漢軍攻占。
草原胡虜之強,強在身體強壯,作戰渾不怕死,一旦裝備甲具跟了上來,這支胡騎就成了曹真手中的一張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