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曾徐州一眾士族推舉為徐州牧,其一眾支持中便有陳登在內。
半年前,衣帶詔事發,劉備從許昌倉皇出逃,襲殺徐州刺史車胄,占領了徐州。
曹操得後怒不可遏,當便親自率領重兵攻擊劉備,雖然劉備快就戰敗逃往冀州,投奔袁紹。
但在這間,曹操曾下令陳登發兵與他一同夾擊劉備,可卻遭到了陳登的拒絕,他選擇持中立,誰都不幫。
可見陳登心中還是有劉備的,若能納劉備,派他勸降陳登,也非不可能之事。
太史慈起身:“伯符,我也與你一同前往。”
早年太史慈曾效於太守孔融,當年黃巾軍在青州動猖獗,孔融不敵,便派太史慈向劉備援。
不久後,太史慈與劉備一同鎮壓黃巾軍,二人也算是認識。
孫策一邊穿上甲胄,一邊說:“子義,你就不必與我一同前往了,你與瑾一同留守在,我能心去迎劉備。”
“那好,一小心了,伯符。”太史慈細細一,也好作罷。
這圍城將士中,威望高的也僅有他太史慈,還有周瑜、淩操三人。
若自己跟孫策一走,一眾年輕小將,恐怕難以支撐大局。
在孫策將離開大帳時,周瑜還不忘囑咐一句,“伯符,切記無論如何,都要善待劉備,人不會甘心臣服於他人麾下,可聯盟,不可輕慢。”
孫策頭笑:“了,聽說這家夥宅心仁厚,頗得民心,若能與之聯盟,助他複徐州,大事亦可成也。”
說罷,孫策掀開簾帳,頭也不地走了。
快,孫策攜呂蒙帶領一千精騎,趕赴淮壽春而去。
一所過,年少時的憶不禁湧上心頭,曆曆在目。
年前(193年),守孝結束後,孫策到壽春找到袁術,準備討之前父親孫堅的舊部,為父報仇。
不過袁術以孫策太年輕為由,不馬上將孫堅舊部還給他,而是讓孫策去投靠自己的舅舅——丹陽太守吳景。
在得到自己舅舅的幫助後,孫策快就招募到了數人,後來討伐涇縣山賊祖郎,殺得祖郎大敗而逃,在當地也算小有威。
半年後(194年),孫策帶著數人去壽春投奔袁術,袁術這將孫堅舊部數千人馬中的一千多人還給孫策統領,還表奏朝廷孫策為‘懷義校尉’。
在投靠袁術間,袁術待孫策也可謂極好,還總是誇獎說:“如我袁術有孫郎這樣的兒子,死也可瞑目無憾了。”
後來孫策識到,這不過是袁術的甜言蜜語罷了。
袁術為人反複無,他曾許諾讓孫策擔江太守之重職(袁術稱帝後江郡為淮郡),可後來又用自己的親,丹陽人陳紀擔職,不禁讓孫策倍感失望。
後來一事,是讓孫策徹底對袁術失望,這獻出玉璽,擺脫他而去。
袁術準備攻徐州劉備時,向廬江太守陸康索要三萬斛軍糧,陸康非但不給,還出言譏諷袁術。
這讓袁術極為惱火,立刻下令讓孫策去攻廬江,還好言允諾:“之前是我錯用陳紀,是我用人不當。”
“如這你能擊敗陸康,我就表奏朝廷你為廬江太守,到時廬江郡就正屬於你所有了。”
孫策本就與陸康有摩擦,對他懷恨在心,在等到袁術的令後,毫不猶豫地便下了事。
孫策以迅雷不掩耳之勢,殺入廬江,一刻也不曾停下,一過關斬將,勇猛無敵,比報消息的斥候還要快,終一舉斬殺廬江太守陸康。
當孫策自滿滿地著陸康的腦袋領功時,可等待他的不過又是一個謊言罷了。
袁術用他的老部下劉勳,擔了廬江太守,也就讓孫策萌生了脫離袁術的法……
如當初袁術的讓他擔江太守,亦或是廬江太守,他也就不會脫離袁術而去,自己去立一番大業了。
孫策望向繁華的壽春城,一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極為富庶。。
日,他孫策不僅控製了廣陵、廬江二郡,還占了汝郡,他到了,不用袁術封賞,他自己便到了。
孫策仰望萬裏無雲的天,心中暗自感慨:“父親,您在天之靈,看到策兒如之威勢了嗎?必,您一定會為兒感到無比驕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