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新生在薑家村,為什麼叫李維新呢?因為他爸爸姓李,又生於石門縣維新鎮,故由此得名,絕沒有其他深刻含義。
據說,李維新爺爺的父親是外地人,為了逃避戰亂從遙遠的城裏來到偏遠的薑家村定居,沒成想即便跑到這裏也沒躲過戰爭,一不留神被國民黨抓了壯丁,然後杳無音信。可憐留下的一大家子,紮根在山野之間,開荒拓土,廢寢忘食,依舊填不飽肚子。
李維新父母心大,他自己的心更大,倒也沒覺得這名字哪裏不好。等他長大學過曆史之後,他對此更為滿意,“明治維新”嘛...雖然是小日本的曆史,但“維新”二字起碼是積極地含義,不然萬一父母再隨意點,給他取個“李二狗”、“李鐵牛”之類的名字,他豈不是要挖個地洞哭死去。哦,山上多得是洞,直接鑽就好了,還省了挖的功夫...
童年的李維新沒有玩伴,也沒什麼吃食,所幸,家裏的牛羊貓狗通通都喜歡他。即便他總想要扯住牛的尾巴,把狗和羊當馬騎,把黑白花色的貓兒用木炭染成純黑,家裏的動物還是喜歡他。
除了家裏的小動物,李維新還有爸爸、媽媽和奶奶,家人出去的時候,小小的身軀總是跟在他們後麵,一邊屁顛屁顛的跑著,一邊頑皮的笑哈哈。“等等我...我也去”
除此外,他就隻能懷揣奶奶做的桂花糕、玉米餅、紅薯幹、糯米粑等零食,跑到後山上一個人玩打仗、爬樹,甚至一個人捉迷藏。等到累了乏了,他便隨地一趟,抬頭望著湛藍的天,心想著:
天上有什麼?
我為什麼不會飛?
螞蟻為什麼不講話?
我為什麼還沒長大?
......
想著想著,他便在草地上、石頭上、樹林間睡著了。童年的他總是有那麼多好奇心,可惜身邊並沒有《十萬個為什麼》,有也看不懂,也沒人跟他解答。
李維新第一次下山是他五歲時,或許不是第一次,隻不過以前的他都記不得。
那一天,他跟著五十多歲的奶奶清晨出門,沿著蜿蜒陡峭的山路慢慢行走。奶奶背著背簍,一手拿著鐮刀,一手抓著李維新,生怕他一個不留神就摔倒。
下山路很遠,遠到李維新開始後悔撒嬌跟著奶奶跑出來。但現在已經沒有回頭路,聽家人講,山上可是有老虎、野豬,這都是會吃人的野獸,雖然他沒見過,但依然擋不住對野獸的害怕,就跟他沒見過鬼但依然害怕鬼一樣。
下到山腳,已經三個小時過去,李維新粉嫩而紅潤的手臂上早被野草割出了好幾條紅印子。這時,奶奶安徽了他一聲:“維新,快了快了,我們已經走了一半路啦!”
李維新哇的一聲哭出聲來,哭聲飽含著委屈、難以置信、不得不信、萬分絕望...小小的年紀,第一次下山便要承受路途如此之遠...
好在奶奶心疼孫子,沒走多遠,便在黃土公路邊攔住了一輛摩托車。
一番討價還價,奶奶成功將車費從10塊講到了6塊,把司機飽經風霜的黑臉講得更黑。於是祖孫兩坐上車,風塵仆仆的趕赴鎮上。
在車上,李維新感受著摩托車的迅速,第一次坐車的他又多了一個願望,“奶奶,等我長大了,也給你買一輛車車”
“好,我孫兒有本事,奶奶等著享福。”奶奶摸摸他的頭說,“那維新可要抓緊長大哦!”
半個小時後,摩托車到了維新鎮上,奶奶從褲兜翻出一塊手帕,裏麵躺著散亂疊放的綠色、藍色的紙錢和幾個圓圓的硬幣。奶奶一塊一塊的數著,數到第五塊錢的時候,怎麼找不出第六塊來。於是她低歎一聲,準備拿出藏在底下的十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