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裏,大學生活美好到頹廢。大學裏有漂亮的女孩,或小家碧玉,或濃妝豔抹,大都欲拒還迎,亭亭玉立,隻要你有心,總能捕捉到獨特的一朵。
大學裏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和理想,少年少女站在象牙塔尖踮腳仰望,有的人渴望自由,於是長出翅膀,不懼生死的往前飛翔;有的喜歡安逸,便躲在溫柔的象牙塔裏,聊聊天、調調情,不錯過每一道舒適的日光。
結果談不上誰對誰錯,跳出象牙塔的人有的折了翼,身體被掛在樹梢流血,有的人成了鷹,盤旋在高空俯視所有的人。躲在象牙塔內的,有些人的父母是國王大臣,於是他們一輩子都能無拘無束的揮灑光陰;有些人的父母是農民,待象牙塔消失,等待他們的便是無休無止的艱辛和貧困。
凡事不談原因,隻談因果。聰明人都知道,這個社會本就無所謂公平,但無論是誰、什麼身份,做出的每一個選擇,都一定會指向截然不同的後果,開啟形狀各異的人生。
李維新的家很窮,他也沒有翅膀,於是他從入校開始,便試著走出象牙塔外,一步一步往下爬。
長不出翅膀,那便用雙手代替,大不了摔得七暈八素,頭破血流,隻要能到終點就好。誰管成功者俯視眾生的姿勢是飛著、站著、坐著、躺著,還是匍匐著的呢?
進入大學的李維新忙碌而自由,他加入學生會、參與校外兼職、學跆拳道...做了一個又一個嚐試,生活多姿多彩,精彩紛呈,但無一例外的失敗。到大二的時候,他終於看清自己,果斷放棄一切,轉行到文學創作和音樂領域。
踏入文學和藝術的殿堂後,李維新平淡的靈魂果然得到了升華。他再次變得風風火火、風來雨去,在不算廣闊的校園留下深深地痕跡。
漢語言文學專業詩詞比賽一等獎、文學院詩詞大賽二等獎、校園原創文學三等獎、原創填詞優勝獎,等等等等...
平庸的李維新成為了校園“名人”,準確的說,是全校各個院係都知道學校有個寫作不算厲害、音樂水平超爛的自戀人士。大家都樂意看他笑話,用善待智障的眼神關愛他。
李維新毫不在乎,他雖然能分辨出哪些是真誠祝福,哪些是幸災樂鍋,但平庸的自己隻要有一點點異於常人的地方,起碼也能算是小小的進步。
他繼續寫,繼續唱,用蒼白的文字和零碎的歌曲撫平孤獨和憂傷。
事實證明,有些人是會間歇性失聰或失明的。大三上學期的某個上午,陽光明媚,李維新心情大好。他背著吉他,在青青吉他社賣藝唱曲,高談闊論。一個女生走到台上遞給他一張紙條,對他說“你很有才華,我很欣賞,加個微信吧。”
女孩睜著漂亮的丹鳳眼看李維新,李維新頂著灰黑的近視眼鏡看她。手中的吉他停下,發出沉悶的雜聲。但這一刻,除了女孩聲音的回響,李維新什麼也聽不見。
李維新說:“好”。
他想,他會永遠記得這一天,記住這個女孩,這間教室,這裏所有的一切。
女孩叫夏天,像陽光一樣帶給李維新溫暖。他的生活開始有了底色,他勤奮寫作,女生充當主角,他彈著吉他,女孩便陪在身邊。
他們一起參加社團活動,一起去雲霧繚繞的郊區爬山,一起拜佛,一起掛上“永結同心”的紅色彩帶。他們一起做戀人該做的一切,美好得如幻覺一般不夠真實。
李維新曾壓製不住心底的好奇,小心翼翼的問:“夏天,你為什麼會喜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