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蒂·羅森看來,內心的直覺是建立在多年的經驗,以及對於人類行為持續不斷的觀察上的,我們甚至不知道它的具體形式,不能因為不了解就否定它。
2002年,馬克·柏內特和特朗普家族剛開始接觸的時候,就曾經發生過一段小插曲,若非馬克當時選擇了聽從內心的直覺,也許就不會有之後的機遇了。
當時,伊萬卡的父親三個月搞定紐約中央公園的溜冰場,馬克得以在那裏錄完自己的作品第四季《生還者》。在那場盛大的慶典上,伊萬卡的父親主動攔住馬克,表達了自己對《生還者》的喜愛,以及想要和他合作的想法,馬克當時欣喜若狂。
之後的一段時間裏,馬克前往巴西的亞馬孫叢林,繼續拍攝下一個節目。在那個開會需要注意鱷魚、上廁所要躲避野豹、睡覺擔心被毒蚊子叮咬的地方,他開始思考如何才能離開這個鬼地方,回到紐約去,在安全的地方拍出同樣精彩的節目來。
他腦海裏浮現了《誰是接班人》的點子,直覺告訴他這個節目一定會火,他幾乎想要立刻動身回紐約拍這部片子。可問題來了,節目中需要一個真正的、受人認可的企業家,誰願意來擔任這個角色呢?要知道,當時的那些富豪是看不上這個的。
想來想去,他最終想到了伊萬卡的父親。不過,由於擔心自己的想法過於天真,伊萬卡的父親並不一定會答應,他不得不一再拖延下去。到了2003年,他拍完節目回到紐約,剛下飛機,他就忍耐不住了,顫抖著手撥打了唐納德·特朗普的電話。
結果出乎他的意料,這個奢華的富豪直接將他請到了自己的辦公室,甚至都沒有看他的具體計劃,就抱著他說:“馬克,你這個點子真是棒極了,我加入了。”就這樣,馬克連事先準備好的恭維話、遊說草稿都沒用上,就輕易得到了對方的支持。
事後,當《誰是接班人》在美國爆紅之後,馬克曾感慨地說:“當時就是靈光一現,覺得這個節目會很有趣。但老實說,我自己也無法想象,會有哪個企業家、大富豪願意出演這個節目。畢竟,這個角色在節目中扮演的是具有諷刺意味的富豪。”
馬克當時的想法並沒有錯,以當時美國上流社會的情況來看,絕對不會有這種“腦子被吹風機吹過”的大富豪。但就是那一次在溜冰場的會麵,馬克直覺地認為:唐納德·特朗普應該是一個說到做到的硬漢。憑著這股直覺,他抓住了這次機遇。
伊萬卡時常為自己的出生感到慶幸,不是因為家族的財富而慶幸,而是慶幸自己身邊可以有這麼多了不得的人供她學習。比如,從朵莉·博奇和馬克·柏內特這兩人身上,她就深深地意識到:相信直覺,並非一句空話,而是有其內在的科學性。
在海蒂·羅森看來,內心的直覺是建立在多年的經驗,以及對於人類行為持續不斷的觀察上的,我們甚至不知道它的具體形式,不能因為不了解就否定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