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百戰之將(1 / 2)

次日,源賴朝與眾將議道:“昨夜武田公夜襲敵營,平氏不戰而退。我等何不乘勝追擊,直取京都。”卻有謀士三浦義澄言道:“此舉萬萬不可,主公新取鐮倉,立足未穩,若有變故,便無立足之地。如今當返回鐮倉,屯田養民,練兵選士。”又有謀士平廣常道:“三浦君所言甚是,主公不可不察。”賴朝道:“諸將所言甚是,隻是如此一來,軍務無人主持。”正說話間,有校尉來報:“營外有一幹人等,為首之人自稱九郎,說要來麵見主公。”賴朝聞言,便令軍士將九郎帶入。那九郎一見賴朝,倒地便拜,哭道:“小弟義經,拜見兄長。”賴朝聞言,失聲道:“莫不是昔日失散的牛若丸?”義經道:“正是小弟。”賴朝上前抱住義經,痛哭道:“昔日遭逢大難,一晃二十一載,我隻道源家再無他人,今日得見賢弟,莫非是在夢中。”義經道:“你我兄弟大難不死,定當報仇雪恨,手刃仇人。”之後義經跟隨賴朝退回鐮倉,全力經略關東,厚植實力。

再說那平維盛一路潰逃,奔回京都之時,身邊僅剩寥寥數十騎。平清盛本已病重,聽聞此事,不覺歎道:“可憐我那長子重盛、次子基盛早夭,三男宗盛懦弱平庸。如今天下大亂,我平氏一族隻怕時日不多。”言罷口吐鮮血,臥床不起,數月之後,便一命嗚呼。平宗盛即其職位,沒過多日,便有線報:“源義仲已於信濃起兵,應者雲集。現已占了信濃。”宗盛大驚,急道:“源賴朝尚未剿滅,源義仲又來生事。如何是好?”話音落時,大將城助長出列奏道:“主公勿憂,賴朝、義仲兄弟雖同為源氏,然昔日義仲父親源義賢與賴朝父親源義朝政爭之中,為義朝長子義平所殺,是以義仲與義朝家有殺父之仇,故不與賴朝相善,我等可分而攻之,如今義仲近在京都,屬下願領大軍,前去剿滅。”宗盛頷首道:“既然如此,有勞將軍。”遂令城助長為主帥,其弟城助茂為副帥,統兵四萬,兵發美濃。

不日,義仲受到信報,得知平家派兵來剿,遂升帳議事,書中暗表,這義仲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人稱小項羽。義仲屬下有四大猛將,哪四員?一曰今井兼平,足智多謀;二曰樋口兼光,能征善戰;三曰根井幸親,忠心護主;四曰楯親忠,勇猛無畏。四人號稱四大天王,與義仲親如兄弟。身邊又有一妻一妾,皆是絕世美人,其妻名曰葵禦前,善知人心;其妾名曰巴禦前,乃巾幗英豪,上陣殺敵不讓須眉,人稱第一女武將。

眾人得知平氏出兵,楯親忠言道:“平氏敢來戰,看我等如何敗他。”樋口兼光道:“話雖如此,然其十萬兵馬不容小覷。我等不可等閑視之。”義仲道:“不知各位兄弟有何退敵良策?”今井兼平道:“敵眾我寡。我等隻可智取,不可力敵。我看那平氏所懸乃是白旗,我等可令軍士肩背白旗,腰縛紅旗,殺入平軍陣中。”義仲道:“但聽兄弟所言。”

次日,源賴朝與眾將議道:“昨夜武田公夜襲敵營,平氏不戰而退。我等何不乘勝追擊,直取京都。”卻有謀士三浦義澄言道:“此舉萬萬不可,主公新取鐮倉,立足未穩,若有變故,便無立足之地。如今當返回鐮倉,屯田養民,練兵選士。”又有謀士平廣常道:“三浦君所言甚是,主公不可不察。”賴朝道:“諸將所言甚是,隻是如此一來,軍務無人主持。”正說話間,有校尉來報:“營外有一幹人等,為首之人自稱九郎,說要來麵見主公。”賴朝聞言,便令軍士將九郎帶入。那九郎一見賴朝,倒地便拜,哭道:“小弟義經,拜見兄長。”賴朝聞言,失聲道:“莫不是昔日失散的牛若丸?”義經道:“正是小弟。”賴朝上前抱住義經,痛哭道:“昔日遭逢大難,一晃二十一載,我隻道源家再無他人,今日得見賢弟,莫非是在夢中。”義經道:“你我兄弟大難不死,定當報仇雪恨,手刃仇人。”之後義經跟隨賴朝退回鐮倉,全力經略關東,厚植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