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平家大將陣亡者甚眾,平家勢力遭受莫大打擊。義經等人大獲全勝,自己與範賴返回京都,還報後白河法皇,法皇大喜,當即欽封義經為檢非違使別當,因此職在唐朝喚作判官,是以後人又稱義經為“九郎判官”。後白河又道:“如今平氏敗逃,卻是死而不僵。安德天皇與三大神器皆在彼等手中,日後平家卷土重來,怎生是好。”義經道:“陛下勿憂,待我等稟報家兄,出兵清剿平氏餘孽就是。”遂遣梶原景時去鐮倉向源賴朝報喜,並言出征一事。
卻說源賴朝收到捷報,自是喜極而泣,景時道:“義經將軍自請領兵清剿平氏餘黨,還望大將軍恩準。”賴朝道:“此事我已知曉,然征戰大事,須從長計議,你且退下,我自有計較。”待景時退下,北條時政言道:“此事賢婿有何盤算?”賴朝道:“願聽嶽丈大人指點。”時政道:“豈不聞‘飛鳥盡,良弓藏’後白河乃反複小人,心機叵測。今日善待與你,乃借你之手,除掉平氏,一旦平氏消亡,定要加害於你。”賴朝道:“我亦有此憂慮。”時政道:“不若暫且按兵不動,專營東國,待勢力鞏固,再去剿滅平氏,到時後白河再使惡計,也奈何不得我等,隻是此事機密,不得泄於旁人。”賴朝道:“謹聽嶽丈教誨。”遂修書一封,送於義經,令其暫且按兵不動,休養生息。
且說義經受到書信,不有大惑,道:“兄長謬矣。平氏乃我源家世仇,如今苟延殘喘,正好一舉殲之。”範賴道:“兄長深謀遠慮,非我等所能揣測,你我奉命行事便是。”義經道:“我早已立下誓言,此生必滅平氏,如今兄長既不應允,我自令親兵前去。”範賴連忙勸道:“賢弟莫要魯莽。”義經憤憤道:“我意已決,莫要相勸。”遂向後白河稟奏,後白河暗道:“義經此去,賴朝必然惱怒,如此不費吹灰之力,便激得他兄弟反目,豈不妙哉。“當即應允。義經奉了詔令,遂行至軍中,與眾將語道:“今日我欲出兵清剿平氏餘孽,不知諸位可願從否?”眾將聽罷,麵麵相覷,過了良久,土肥實平言道:“主公又令,不得擅自出兵,還望少將軍三思。”眾將紛紛附和,義經見狀言道:“既然如此,義經不敢勉強,願從者且隨我去。”便有武藏坊弁慶、豐崗源八、伊勢義盛、佐藤繼信、佐藤忠信等人湊了一千餘人,相隨而去。這廂早有快馬飛報源賴朝。賴朝聞言怒道:“小子一意孤行,氣煞我也。”北條時政道:“義經能征慣戰,聞名天下,如今便不聽號令,將來更是難治。”賴朝道:“奈何強敵未滅,便有兄弟相殘,豈不親者痛,仇者快,複為天下笑。”時政道:“話雖如此,然不得不防。”賴朝道:“此事我自知曉。”便令梶原景時隨義經同去,隨時彙報情況。
再說義經偵知平氏盤踞四國屋島,遂領了一千餘人,行至攝津國渡邊,收募船隻,梶原景時言道:“此次海戰,最好安裝逆櫓。”義經道:“何為逆櫓?”景時對曰:“若要戰馬奔馳,需左右回轉自如。戰船若要快速行轉,當在船首船尾之處裝櫓,兩邊安舵,便可進退自如。”已經聞言笑道:“夫上陣之時,當奮勇直前,不可輕易言退。雖說形勢不利,向後退卻,乃兵家常事,然戰事未開,便思慮退卻,此乃出師不利之兆,非大丈夫所為。君自可隨意安裝,我義經卻是原櫓不動。”景時道:“夫良將者,宜進則進,宜退則退,方能保全自家,殲滅強梁。若隻知進,不知退,乃謂豬豕。”義經笑曰:“豬豕也罷,馬鹿也好,作起戰來,攻而能取,戰而能盛,方能快意,無複多言。”景時吃了癟,心中兀自惱怒,暗道:“豎子不聽良言,將來定要與你好看。”義經自是未曾料到,此時已然埋下殺身大禍,欲知詳情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此戰平家大將陣亡者甚眾,平家勢力遭受莫大打擊。義經等人大獲全勝,自己與範賴返回京都,還報後白河法皇,法皇大喜,當即欽封義經為檢非違使別當,因此職在唐朝喚作判官,是以後人又稱義經為“九郎判官”。後白河又道:“如今平氏敗逃,卻是死而不僵。安德天皇與三大神器皆在彼等手中,日後平家卷土重來,怎生是好。”義經道:“陛下勿憂,待我等稟報家兄,出兵清剿平氏餘孽就是。”遂遣梶原景時去鐮倉向源賴朝報喜,並言出征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