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王族遺恨(1 / 2)

孰料理查德貌似忠厚,實則野心勃勃,多年來光養晦,其實是潛伏爪牙,待機而動。愛德華四世屍骨未寒,理查德便大開殺戒,鏟除異己。又將新君囚於倫敦塔中。自己登基稱王,稱“理查德三世”。理查德倒也知趣,登基之後,普施恩惠,糾正冤案,蠲免賦稅,封官許願,以此來邀買人心,換取支持。隻因其殺戮太重,民心已失,英國上下,無不掛念倫敦塔中兩名王子,理查德惱羞成怒,令人將兩名幼童悶死於塔中。

噩耗傳出,時人無不義憤填膺。要知戰場殺戮,雖是慘烈。卻罕有戕害婦孺的惡行。理查德委實是毫無人性、惡貫滿盈,惹得天怒人怨,也是惡有惡報,他的妻子和兒子突然相繼暴斃,隨後眾叛親離。理查德受此打擊,終日疑神疑鬼,精神恍惚。每次出宮,一隻手從不離開佩劍。晚上輾轉反側,久不能寐;由於終日保持戒心而困頓不堪,時而從惡夢中驚醒,繞屋奔跑。

英國貴族見狀,紛紛私下相商,意欲迎請裏奇蒙伯爵繼位。這裏奇蒙伯爵,正是亨利·多鐸。其祖母本為亨利五世王後,法國公主凱瑟琳。亨利五世死後,凱瑟琳改嫁威爾士貴族歐文·都鐸,生下愛德蒙·都鐸。亨利之母乃是老蘭開斯特公爵約翰與情婦凱瑟琳·斯溫福特的曾孫女。故而與英國王室沾親帶故。依著法律,王室後繼無人,便可落到亨利頭上。亨利自戰敗之後,一直流亡法國。卻貧而不改其誌,終日麵帶微笑,和藹可親。蘭開斯特一派戰敗之後,僥幸逃生者紛紛流亡海外,此刻便奉亨利·都鐸為首領。以法國西北部布列塔尼為基地,聚集力量,臥薪嚐膽,等待時機,準備殺回英國重整山河。

理查德篡位後,愛德華的兒子被人謀害,其餘子女亦紛紛逃往海外。在眾人撮合之下,亨利·都鐸與愛德華長女伊麗莎白公主締結連理,此刻更有資格繼承王位。約克派與蘭開斯特派拋棄前嫌,化幹戈為玉帛。

1485 年8月1日,萬事俱備,時機成熟。隻見法國阿弗勒爾港旌旗招展,百舸爭流,亨利率部下,直駛英國西海岸,在米爾福德港登陸。甫一上岸,便派快騎傳檄各地,將理查德殺侄篡位、誅殺大臣等惡行昭告天下,呼籲民眾共舉義旗,推翻暴君。各路諸侯早已不堪理查德暴虐,此刻紛紛聞風而動,前來歸順,亨利實力一時大增。那威爾士各路酋長也在聖戴維大教堂主教戴維帶領下,前來效力。

這日,亨利領軍來至威爾士境內,隻見對麵開來一支大軍。為首之人乃理查麾下大將裏斯·阿普·托馬斯。裏斯看亨利兵按五方而出,左右顧盼,進退舒徐,紀律嚴肅,井井有條,兵威甚整,真堂堂之陣,正正之旗,不覺點首嗟歎:“亨利真乃雄主也!”乃縱馬向前言道:“裏奇蒙伯爵請了!”亨利欠身答道:“托馬斯將軍,少禮。”裏斯道:“你乃世代貴胄,為何不知人臣之禮,恃強叛國,大敗綱常,招亡結黨,法紀安在!今天兵到日,急早下馬急縛,以免生靈塗炭。”亨利正要答話,戴維上前道:“將軍,理查德無道,民愁天怨,天下皆與為仇,天下共叛之,今天下歸心亨利,人心效順。將軍不若速回兵馬,各安邊境,真是美事。若是執迷不悟,恐蹈前車之轍,那時噬臍何及!”裏斯歎道:“主教大人所言甚是,可惜我已立下誓言,若要從本將治下通過,除非從本將肚子上跨過。大丈夫一言九鼎,怎能背棄。”戴維笑道:“此有何難,將軍姑且躺在莫洛克橋下,讓裏奇蒙伯爵從橋上走過,既不違背誓言,又順應天道。豈不兩全齊美。”裏斯·阿普·托馬斯聞言大喜,道:“謝主教指點。”遂依計行事。

孰料理查德貌似忠厚,實則野心勃勃,多年來光養晦,其實是潛伏爪牙,待機而動。愛德華四世屍骨未寒,理查德便大開殺戒,鏟除異己。又將新君囚於倫敦塔中。自己登基稱王,稱“理查德三世”。理查德倒也知趣,登基之後,普施恩惠,糾正冤案,蠲免賦稅,封官許願,以此來邀買人心,換取支持。隻因其殺戮太重,民心已失,英國上下,無不掛念倫敦塔中兩名王子,理查德惱羞成怒,令人將兩名幼童悶死於塔中。